**小學***主持的《***實踐研究》開題報告專家評議意見: 1、該課題選題立足于學校實際,立題開展感恩主題傳統文化修身課程的實踐研究,擬將豐富多 彩的實踐活動課程化,引導學生融感恩思想于自己人生德行之中。課題研究有助于學校新課程改革的落實,為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符合國家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德育人”的總要求,具有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 2. 課題研究目標明確。旨在探究國學經典、美德故事、傳統節日、書法等內容中感恩為特色的傳統文化涵養學生道德品質的作用與途徑、方法。 3. 課題研究內容具體。課題聚集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解決途徑、依托傳統文化整合實踐活動于校本課程,探索感恩實踐活動操作體系,較為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有較強的實用性。建議對研究范圍、研究對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強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的關聯度,并適當細化和具體化。 4. 課題研究方法得當。課題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經驗總結和個案研究等,能保證課題研究的有序有效推進,也有助于服務學校教學改革實踐。建議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及時、酌情補充、聯合相關研究方法,保證實施的科學性、規范性。 5. 課題研究計劃比較全面。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研究任務的分工較明確。其次,按時間序列、班級序列進行了研究過程設計。建議課題組加強“課題研究、反饋總結”的保障條件,可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并把課題研究和學校教研工作結合起來,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中。 6. 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多樣化。根據研究目標,建議教師多渠道收集感恩教育的教學信息資源,對實施計劃不斷完善與總結,形成預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論文、研究報告、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上,可增加值得推廣的模式、評價標準等,并注意成果的學術性、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 專家組最后建議,課題組應進一步完善實施方案,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活動,交流研究心得,梳理提煉成果,及時對研究過程性材料、佐證材料進行整理和歸檔。 評議專家組簽名 2015年 10月 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