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量產的鋪墊、電池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全新的TNGA架構,都是豐田在EV上的優勢。 文 | 張星 羊城硝煙彌漫,智庫君捕捉到的核心信息依然是電動車。 很多本土車企都在關注明年的補貼政策,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現實,依然與補貼息息相關。難怪一位跨國跨國公司的老總,信誓旦旦地告訴智庫君:“目前中國本土的新能源項目,幾乎沒有盈利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沒有補貼,依然盈利。” 本屆廣州車展,除了大眾進一步細化的中國電動車戰略之外,豐田首次公布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的時間表,同樣引起智庫君的高度關注。 “豐田計劃2020年在中國市場導入豐田品牌的電動車EV。當下,電動車EV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十分迅速,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的需要,豐田積極探討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導入由合資伙伴一汽集團和廣汽集團提供的電動車EV的可能性。”11月17日,在廣州車展開幕當天,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西弘致在發布會上說。 實際上,長期以來,豐田積極致力于推進和普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車HEV、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電動車EV、氫燃料電池車FCEV在內的全方位新能源解決方案。 眾所周知,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定義,中國與全世界并不相同,中國對于純電動車的熱情可見一斑。為了適應中國市場,豐田明確提出2020年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背后的改變可以想象。 “豐田2020年才向中國導入純電動車(EV)這件事,確實不能算早,但如果沒有切實可以拿得出來的可以商品化的產品,我們是不會輕易投放市場的。不管是在PHEV,還是EV領域,我們會推出能夠真正得到消費者喜愛的產品。”談及具體規劃,大西弘致的回答依然很豐田。 遲到的豐田EV? 在廣州車展開幕當天,戴姆勒宣布將在2019年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電動車;大眾集團則在前一天宣布將和合作伙伴投資超過120億美元在華開發新能源汽車。而前一周,福特宣布將與中國合資伙伴投資7.5億美元研發電動車,本田則在9月時宣布將在2018年投放一款中國市場專屬的電動車。 與眾多競爭對手比,豐田宣布將在2020年向中國市場導入EV,的確并不早,但靜水深流,豐田手中的牌不少。 無獨有偶,11月17日廣州車展當天,有外媒報道,豐田同時宣布和鈴木汽車合作,由豐田提供技術,鈴木進行生產,在2020年向印度市場提供電動汽車。 9月28日,豐田、馬自達和零部件企業電裝株式會社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電動汽車的基礎結構技術”。 8月4日,豐田和馬自達宣布將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在電動車技術、車聯網和先進安全技術上合作。這也意味著,不僅僅在中國市場,全球范圍內豐田正在加快電動化的步伐。 不可否認,中國政府的雙積分政策是倒逼跨國公司盡快在中國本土化電動車的重要原因之一。9月28日正式公布的雙積分制度對在中國境內傳統能源乘用車年產量或進口量大于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設定了新能源汽車積分年度比例,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10%和12%。或許是考慮到船大難掉頭的車企壓力,此前意見征求中設定的2018年達到8%的目標被推遲實施。 中國政府雖然給跨國公司留下了一定的窗口期,但是2019和2020年的目標沒有變化。而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未來兩年,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才正式開始。從這個角度來看,豐田純電動車汽車切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并不晚。 另外,智庫君認為非常重要的是,大眾和豐田們在電動車成本方面的優勢將會在2020年顯現出來。 談到競爭優勢,大眾中國CEO海茲曼告訴智庫君,大眾汽車在成本上將會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為MEB平臺從電動車設計之初就會考慮到成本的因素。從工程到設計,到平臺概念和車型概念以及到多方協作,都會通過綜合手段實現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 被問及面對沒有補貼政策和其他車企競爭的壓力,大西弘致則表示,豐田的目標是在研發過程中盡可能地降低車輛成本。而且,豐田重視在整個車輛的使用周期之內的成本降低。 成本優勢能否后發先至? 一言以蔽之,智庫君認為在EV這件事情上,豐田有兩個重要的優勢,最終都會轉變為成本優勢。 其一是電池,豐田是全球為數不多自己研發生產電池的整車制造商。去年11月,豐田汽車研發部門在電池老化研究上取得突破,公司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開發一種新型的、更為先進的電動汽車電池。在配備這種電池后行駛里程和電池壽命最多可提升15%。 而據路透社報道,豐田計劃“在本世紀20年代初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同時在2022年推出首款長里程、可快充、搭載固態電池的電動車。 有猜測稱,豐田2020年在中國上市的首款電動車會是采用傳統的鋰電池,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的純電動的C-HR,但它只是過渡。 其二是豐田的TNGA架構。通過豐田新推出的TNGA平臺進行整體式新開發,可使汽車的基本性能和產品吸引力實現飛躍性提升,同時成本進一步下降。 本屆廣州車展上,豐田表示,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卡羅拉PHEV和雷凌PHEV的導入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而其很有可能通過TNGA架構打造而來。 需要強調的是,豐田在混合動力上的成功,特別是盈利,也為豐田EV產品的發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礎。數據顯示,早在今年1月底,豐田混合動力車的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混動車型的銷售比例已占豐田整體銷量的10%。 實際上,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量產的鋪墊、電池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全新的TNGA架構,都是豐田在EV上的優勢。 由此,智庫君認為豐田純電動汽車的殺手锏應該是成本,至于豐田EV到底在中國市場上能否后發先至?首先取決于豐田在中國推純電動車的力度,更為確切地說,取決于豐田到底愿意在多大程度上“革自己的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