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里 上證報記者 張瓊斯 李丹丹 張驕 昨日,人民幣匯率一度坐上了“過山車”。
下午4點2分前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6.8965,創下去年5月以來新低,隨后觸底反彈,日盤收報6.8620。
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本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旋即,離岸市場人民幣一改頹勢,迅速拉升逾500基點。
記者梳理發現,7月以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已達3.76%。盡管人民幣一路走低,但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的熱情不減。
什么是遠期售匯業務?
簡而言之,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 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
“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指出。而創立于2015年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則可以對沖這種順周期波動,達到逆周期調節的作用。梳理可發現,外匯風險準備金在我國已經經歷過幾輪變化。
2015年“8.11”之后,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人民銀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時至2017年9月,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復平衡,市場預期趨于理性,人民銀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7月人民幣對美元和籃子貨幣雙貶 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和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雙雙走低,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從6月29日的95.66,跌至7月27日的92.95。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籃子貨幣也出現了貶值,與此前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但對CFETS籃子貨幣總體升值的情況已有所不同。
針對這一現象,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分析說,近兩個月來,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幅度大于美元升值幅度,且美元升值幅度不大。他認為,這主要是受市場情緒性因素擾動,帶動了匯率在短期內的加速貶值。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股市下跌也可能致使海外投資者賣出一些股票,賣出股票會形成供匯行為,從而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
“此前,美元走強對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較大,現在外匯市場的供求力量可能對匯率走勢形成了更重要的影響。”謝亞軒說,外匯供求關系受情緒性因素影響較大,國內外市場環境對人們的匯率預期、買賣外匯的行為都有影響,因此出現了買外匯多、賣外匯少的情況。
外資機構逆勢加倉人民幣債券
盡管人民幣一路走低,但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的熱情不減。
中債登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7月境外機構在中債托管的人民幣債券余額為13540.77億元,當月增持量達582.2億元。這是境外機構連續第17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倉位較去年同期增長60.92%。
在興業研究固定收益分析師梁世超看來,短期匯率波動不是影響外資機構投資中國債券意愿的主要原因。他分析,一方面,外資機構配置債券的目的較為豐富。
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超調可能在未來會給海外債券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收益,因此當前或許成為了增持國債的一個合適時點。
長期來看,不少外資機構認為人民幣仍具備升值潛力,人民幣匯率下調反而是一個抄底的好機會。
“僅從上半年情況看,外資機構新增配置國債占到國債凈增量的75%,外資機構已經成為目前國債品種不可忽視的配置力量。”梁世超分析稱。
“從中國債券配置價值來看,即使算上匯率波動因素,今年1-7月國債實際收益(票息+資本利得)橫向對比仍位列全球第一。”梁世超表示。
長期來看,梁世超認為,未來外資機構配置債券時更需要關注中國利率走勢、海外投資債券稅收問題的解決進度等因素。從配置品種來看,重點仍聚焦在利率債 。 編輯:浦泓毅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