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之美, 美在佳肴之獨特, 鄉愁之濃郁。 這里的飲食文化, 豐富著人們的味蕾, 也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在雄安,一道漁娘菜因“漁娘色美廚藝強”的詩句而得名。
白洋淀作為水鄉,其水鄉姑娘、媳婦除了織席外,還要下淀捕魚。白洋淀水滋潤著水鄉女子的肌膚,所以她們一個個生得俏生生、水靈靈的。 白洋淀的漁民整日在船上勞作,很少上岸。一些漁家姑娘和媳婦因此也常年生活在船上,就連做飯也是在船后梢(船尾處)。一般多是用舊盆做底,再用灰拌泥壘起可移動的鍋灶,立起一個用幾片瓦扣成的小煙囪。船上有平時備好的一捆捆的葦根做燃料,有剛打撈的鮮魚,一切齊備。漁娘菜便在這捕魚船上做成了。
漁娘菜說簡單點兒就是熬新鮮小魚,說講究也真有些講究。小魚要選用活蹦亂跳的,以刺軟肉厚的“小山根”“鰣候魚”為主,盡量不用刺硬的魚。油鹽醬自不必說,單是醋,就要斤魚一兩。讓魚香中有點兒辣味,紅辣椒必不可少。墊鍋底的咸菜選用的也都是自家腌的白蘿卜,洗好后切成細絲。漁娘菜的特點為鮮、香、酥。如果圍鍋再貼一圈像幼兒手掌大小的薄餅子,出鍋即吃,就更有漁家飯菜味道了。 白洋淀水域遼闊,氣候溫濕宜人,淀內水生物繁多,是物產豐富的自然水區。這里除了盛產魚、蝦、蟹、蓮、藕、葦、菱角等水產,還成為野鴨的天然飼養場。淀內的魚、蝦、蟲、螺蚌和水藻等為處于食物鏈上端的野鴨提供了新鮮食物。鴨群生活在淺淀中,不僅產蛋多,個頭大,而且營養豐富,為加工制作松花蛋和鹵煮野鴨提供了高質量的原料。當地居民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優勢,歷代養鴨。在清朝時期,當地就開設了很多作坊,加工松花蛋,暢銷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如今松花蛋已成為河北傳統的出口食品。 白洋淀松花蛋以本地產的鮮鴨蛋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和科學配方加工而成。若剝去蛋殼,清晰可見蛋體晶瑩,呈茶褐色,半透明,形似琥珀,富有彈性,表面有松枝花紋;切開蛋體,蛋黃為深綠色或五彩色,軟而不流,濃而不滴,清香撲鼻,味美適口,食而不膩,易于消化,最適佐酒,也是宴席中的美味佳品,所以在當地有“沒有松花不成席”之說。 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 , 人們對于食物也有了更高要求 , 煎炸腌制食品在餐桌上所占比重越來越小。反之,蒸、鹵、煮等方式制作的食品越來越受歡迎。其中,白洋淀鹵煮野鴨便是深受歡迎的一道美食。野鴨均是用小魚蝦、水草等飼養而成,采用傳統秘方,高溫鹵煮,肉質鮮嫩,潤而不膩,加之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食用后有養目清心、去除毒素、強身固本的保健作用。 眾所周知,在所有食品中水產品是極具營養價值的食品。白洋淀里生長的河蟹、河魚、青蝦等也成為了餐桌上的新寵。
白洋淀河蟹個大肉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久負盛名。由于白洋淀河蟹海水產卵,淡水生活,3—4月孵化,6—7月入淡水,8—9月蟹正肥,所以有“八月中秋吃蟹賞月”的說法。而黿魚作為白洋淀的名產之一,不僅肉肥味鮮,而且營養豐富,以黿魚為主料的菜肴很多,有清蒸黿魚、爆炒黿魚、黿魚湯、紅燒黿魚等,很受國內外游客歡迎。 白洋淀熏魚具有濃厚的水鄉風味。其獨特風味主要來自熏魚的多道工序和傳統配料。熏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熏魚包括熏魴魚、熏鰱魚,也有的是熏鯉魚,操作時需要將魚劈成兩半,以便熏透;熏小魚則指熏小黃魚。 青蝦屬于白洋淀水域的傳統物種。因日本也產這種蝦,因此有人也稱之為日本沼蝦。白洋淀青蝦以其皮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在歷史上被譽為著名的三大名貴青蝦之一。 當然,白洋淀的水產品不僅限于此,還有水雞、水螺等,不可盡數。除此之外,白洋淀還有著一系列的特產美味。 比如藕,白洋淀的藕,素以潔美、質細、脆甜、入口無渣滓而久負盛名,同時也是白洋淀一帶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無論朋友相聚宴請,還是婚宴席上,都少不了涼拌藕絲這道涼菜。藕被切成片后,中間一大孔,周圍六小孔,存放一天不變色。將藕用手輕輕掰開后,藕絲長長,很好地詮釋了“藕斷絲連”這個成語。 再如白洋淀的紅、白蓮子。蓮子有紅、白蓮子之分。紅蓮結子后,去掉黑色硬皮,蓮子肉為暗紅色 ;白蓮結子后,去皮,蓮肉為白色。紅、白蓮子營養價值高,含多種維生素,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因質脆味香,曬干后熬羹,香糯可口,過去一直為宮廷營養用品。 中國的美食,無一不產生于肥沃豐饒之地,物產豐富、百姓富庶、溫飽無憂才會追求精致的美食。雄安新區依傍白洋淀這片富饒的水域,在歷史的進程中,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北派美食,無疑是值得銘記的一件事情。 其實,除了上述的特產,雄安新區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風味美食讓人過口難忘,垂涎欲滴。雞里蹦、龍鳳鴨、鯰魚疙瘩湯、小蝦糊餅、水鄉雜燴、燉魚腸、鍋包魚……也都是享譽一方的特色菜肴。
雄安傳統之美味,仿佛讓人從中呼吸到未來雄安新區的幸福味道…… 看到這些雄安特色美食, 有沒有心動呢? 有機會去當地品嘗吧~ 來源: 魅力雄安叢書《美哉雄安》、雄安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