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在一般群體中,有多達40%-60%的人遭受社交恐懼的困惑:害怕人多的場合、交談時不敢正視對方眼睛、不敢一個人辦事.....所以,今天選的主題是:社交恐懼者:我不怕鬼,我怕的是活人說話不自信,害怕與人交流提問者在和父母的朋友說話時,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一下子變的安靜了?;蛘?,人家說什么我就答什么,覺得自己特憋屈。在不熟的人面前我總是放不開,沒有安全感,會很靦腆,也變得害怕跟別人交流。對此,我有點煩惱。因為在人際關系中,我老害怕會搞砸,有點沒自信。父母也不了解我的狀況,問他們該怎么辦,他們也理解不了,不知道我很害怕人際交流。但我的人際關系能力的確有問題。對這個問題我挺煩惱的,經常會想起以前失敗的例子,害怕回到從前。西寶是的,我們在嘗試和陌生人交往時,可能總會回想起自己曾經的手足無措,丟臉的尷尬時刻。我們想去抵抗那個糟糕的自己,努力想在陌生人面前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這反而給了我們更大的壓力,讓我們似乎連“正常水平”都無法發揮出來。幾個建議:1.我們拼命抵抗那個不好的自己,有沒有想過放棄抵抗?比如要與人說話時,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我是個有些害羞的人,所以我今天能夠順利地回答別人的話就已經成功了,然后再一點點地提高目標。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口吃的女生在地鐵上練習說話,她說在胸前掛上一個牌子“我有口吃,我想練習和陌生人說話”,反而減輕了她的壓力,讓她更有勇氣去提升自己。2.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可以想一想,如果一個比你更加害羞的人要去參加一個聚會,你會怎么安慰他呢?“每一個害羞的人的改善都會經歷這一步,其實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多加練習。有意識地多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實踐中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一套經驗。加油哦~接受陌生人要花很長時間提問者我有點社交恐懼。因為從小接觸的人少,我放假也很少出門。越長大越不愛說話,工作上也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擾。譬如不敢打電話,不敢和不認識的同事交流,接受一個陌生人要花好長一段時間。但如果是用App發消息聊天,我又不會害怕,哎。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去辦事或者去旅游,很害怕與人交流,喜歡有人陪著。交流的時候,也是對方替我表達。我也很怕面試,一到面試就緊張的說不上話。高恒如何戰勝內心的那份恐懼,這是你的功課。前提是你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想法一次一次的帶動你的擔心與害怕。因為是一次一次的想法鞏固了一種信念,也就是害怕的想法不斷的加強,不斷的積累加強,在你的腦海中就變為你認為的現實。其實,有些行動是可以打破這個信念的。需要一些時間,一次一次打破那個鞏固的信念,從而達到破壞那種害怕與人交流的思想繼續有效。對他人,我總是小心翼翼提問者20歲女,性格內向。我馬上畢業,現在實習中。我現在一直都不喜歡主動說話,除了家人以外,面對其他人我總是不自然,小心翼翼的。學校也是,工作單位也是。初中那會兒,我喜歡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后來失望太多,我逐漸開始封閉自己。現在,我連跟人講話。都尷尬到不行。以前可以說是自卑,但我發現,現在不敢說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就算我已經不自卑,但就是開不了口來展現真實的自己。我現在沒有朋友,也沒有談過朋友,我怕我很難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有時會很孤獨難過,一點辦法也沒有。有一陣子會天天哭泣,悲傷到了極點。覺得既然沒人懂我,也沒人愿意與我分享生活,生活的意義在哪,我做再多自己想做的事有能怎樣,還不始終是一個人。我和抑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就是不想放棄自己。但在現實中,這種一見到人就心慌膽小狀態更是讓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的精力有限,感覺自己越不如從前,就越是惡性循環。心情不好就想吃,可我有胃病,甜食什么都不能沾。打游戲也只能暫時緩解悲傷。李丹也許你的“不自然、小心翼翼”的背后有很多的情緒和意義需要被探索,也許你的社交恐懼的背后是與親密關系有關。就像你說的,“你覺得沒有人懂你,沒有人愿意和你分享生活,你始終一個人”,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以至于這真的變成了你的生活寫照。?似乎對你來說,人是一種可怕的客體,是需要很小心對待的。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形成這樣對他人的看法的。我建議你去做一個個人心理成長,去處理你與人的關系,以及你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至于惡性循環。上期回顧:「壹心理咨詢」致力于為眾多用戶搭建一個友善的咨詢平臺。在標準化咨詢服務之外,我們還會邀請咨詢師定期為用戶舉辦免費的線上答疑互動,讓心理學溫暖更多人。更多咨詢優惠請戳——>職場解憂雜貨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