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70年代,工廠里的工人們早晨集體出去跑步煅煉,那個年代對工人管理比較嚴,實行軍事化管理、被編為班組。70年代初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幾十元,但在那個年代算是不錯的,至少一家人吃穿不愁,算是比較幸福的。 70年代的一個居民區(qū),那時候鄰里和睦相處、各家的小孩子聚在巷子里一起玩耍。 一家水餃店,當時一碗鮮肉水餃10幾個只要2毛錢。 圖為一個戴著草帽的老大爺和他的孫子們合影,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之前出生的小孩,家里有好幾個兄弟姐妹是很正常的事。 圖為北京王府井街上,一個穿著藍軍服的男子推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的大杠上坐著他兒子。那個時候一輛自行車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所以那個時候有一輛自行車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圖為到北京東風市場逛街的人們,東風市場位于大名鼎鼎的北京王府井,經(jīng)營面積超過北京市百貨大樓,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大型綜合市場。當時北京沒幾個大商場,外地人來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去王府井就一定要去逛東風市場和百貨大樓。 圖為兩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孩子坐在馬路邊上,大人和小孩都席地而坐,小朋友在好奇的翻看著書本,兩個大人坐在旁邊給小孩講解。圖中的兩個女人都扎著麻花辮,是那個時候的女人比較流行的發(fā)型。70年代的女人大部分都梳著辮子,而且基本都是扎著兩個辮子放在胸前。 1973年中國真實歷史老照片:圖為無錫機床廠里正在吃中午飯的工人,羞澀的看著鏡頭,那時候的人們營養(yǎng)跟不上、活干得又多,所以每個人都很瘦,在那個年代很難能看到一個胖子。 圖為一家裁縫制衣店,兩個老裁縫正在縫紉機前做衣服。以前的生活不像現(xiàn)在買衣服可以去商場、服裝店隨便挑,那時候的人們一般人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做一件新衣服,買塊布料找裁縫做。量體裁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一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 圖為大街上一個賣冰棍的小攤。那時候沒有冰柜,冰棍是裝在一個白顏色的木頭箱式手推車,掀開蓋是一層厚棉被,起保溫作用。推車賣冰棍的一般是年邁的老人,胸前掛著帶兜的長圍裙。當時冰棍的種類不多,一根冰棍三五分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