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個問題。
01 第一個問題,關于捷徑。 有很多人問過我關于捷徑的問題,其實無外乎就是兩類,一類是看不慣別人走捷徑,靠關系、靠臉什么的上位;一類是自己也想走捷徑,想看看有什么別人不知道的竅門或渠道,讓自己也能在奮斗中省點力氣。 我的觀點是,如果說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真要有什么靠譜的、可復制的捷徑的話,那么大概只有一條。 那就是有貴人相助。 這種幫助并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幫助,還可以是技巧、見識甚或精神上的幫助。 你看,剛結束的冬奧會上,再牛逼的運動員也要有自己的教練。 這個教練很可能最后取得的成就并不高,但并不妨礙他們帶出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冠軍。 因為他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問題,發掘你的潛力,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 如果你能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一兩個這樣的“教練”,為你指明道路、在關鍵的時刻給你點撥,甚至手把手將你帶入某個領域,教你一身本領,那才是真正的走捷徑。 這樣的人,就是貴人。 如果,你對名人傳記感興趣的話,會發現大部分傳奇人物在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期,都與某些貴人的指點提攜分不開。 關于如何獲得貴人相助,我曾經初步寫過一些干貨,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為什么遇人無數,卻遇不到貴人相助》。 但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重點不在這里。 這只是一道開胃菜。
02 老克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 也是大我十多歲的忘年交。 在職場里摸爬滾打二十多年,他早已取得了讓我難望項背的成就。 我在剛工作不久和他相識,后來慢慢熟了后,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總會問問他的看法。 這些問題從如何與領導相處、職業發展怎么設計,到如何看待一些社會問題、看什么書等等,他總能從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更高的視角里,給我一些極大啟發的回答。 這種感覺,就像是高中做數學題,苦思冥想找不到思路的時候,老師走到身邊講了下關鍵點,一通百通,豁然開朗。 這些年,隨著我自己年齡的增長和職場經驗的豐富。 問出的問題,經常讓老克也有些招架不住。 有些時候,他甚至拒絕回答我的問題,因為在他看來,他的那些看法對我可能并沒有什么啟發。 春節前,我曾經問過老克一個問題: 突然不想干活了,怎么辦? 那段時間我忙得疲憊不堪,日夜顛倒、情緒很差。 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遭遇了瓶頸,再努力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新躍升。 忙完年底工作后,整個人都很消沉。 老克說:給自己放個假,跑個步,睡個懶覺,等醒了后,你會覺得全世界都是你的。 這樣的回答,顯然并不能讓我滿意。 這種“干貨”,我隨便打開一個網站就能找出幾十篇文章來。 關于如何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進步的狀態,我自己都已經寫過了那么多。 但假如有一天寫這種文章的人自己都找不到動力的時候,又該怎么辦呢? 深入骨髓的疲倦,焦頭爛額的雜事,撲面而來的壓力,還有就像原本繃緊的發條突然斷了一樣的情緒,無力。 是啊,當常規手段都無效的時候,到底還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于是,年后相聚,我又一次問了他這個問題。 他在被我逼到沒辦法的時候,終于告訴了我一個讓我難以置信的回答,就是本文的標題: “說真的,我經常對自己吹牛逼”
03 “我對自己說:才40多歲呢,就混到了這個位子,我爸這輩子在工廠里連個車間主任都不是,我真牛逼;那個跟我同級的XXX,每天家都不回,搞得妻離子散,我還經常給我小孩兒輔導上課,真牛逼;我BOSS每天不可一世,但一體檢就十多項指標不正常,我能吃能喝能跑,還是牛逼……你說我都這么牛逼了,那我還想不想更牛逼?” “當然想啊,大家都在創業,我也想自己當BOSS啊,我又想每年都TM去歐洲休假3個月,就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躺著,誰打電話找我都不理;我還想我兒子將來考清華,想我爸媽身體好……我就告訴自己,你將來可不只是這樣,到50歲前你要有自己的公司,到60歲前把公司教給清華畢業、國外鍍金回來的兒子,然后去阿爾卑斯山,想滑雪滑雪、想躺著躺著……想完了、想夠了,就知道自己還得接著干了。” 老克說得很真誠。對他而言,聊到這個份上,就是把壓箱底的貨拿出來了。 我實在想不到,對于像老克這樣,已經走到了職場頂峰的人,居然也需要給自己“打雞血”。 但在和老克認真聊過之后,我才知道,老克所謂的“吹牛逼”,并不是簡單的自我安慰,而是包含了兩套成體系的心理策略,而這正是許多像我一樣焦慮疲乏的年輕人所缺乏的。 策略一:賞識與認同。 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再乏善可陳,也需要學會從里面找到閃光點。 學校里,不管是優秀的孩子,還是不優秀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 但進入社會,又去哪里找到那么多人來賞識你? 很多時候,自我否定才是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策略二:目標與意義。 目標與意義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很多目標很明確但并沒有什么意義,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又找不到目標。 鏈接點就是自己。 是你的存在,你的思考和行動,讓一件事的目標與意義有了一個交匯點。 說到這里,如果按照自媒體的一貫做法,我大概會寫一篇類似《優秀的人,總喜歡對自己吹牛逼》之類的文章。 但你們知道的,我要寫的肯定不止這些。
04 這種心理策略對三類人特別有效:一類是自信心不足,因為害怕困難寧愿不去行動的人;一類是做什么都不出色,經常自我否定的人;還有一類是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后勁不足的人。 我認識的一個女生小A,是典型這類人。 畢業于名校,讀書時成績很好,就是比較好吃。所以,體重比較敏感。 當年剛工作,還處在工作懵懂期的時候,被隔壁部門的一個年輕主管深深吸引了。 年輕主管很帥氣,能力很強,整天殺伐決斷,卻對像她這樣的新入職女生關懷有加,這種集專斷和溫柔于一體的氣質讓很多女孩兒動心。 小A苦苦追了半年,年輕主管私下里算是和她在一起了。 所謂的“私下里”和“算是”,就是主管以單位里不允許同事談戀愛為由,堅決不公開兩人的戀情。 又過了半年,在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后,主管提出了分手。 千言萬語,欲語還休,歸根結底就是: 你太胖,但主要還是我們性格不合。 這段失敗的“初戀”對小A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再加上剛工作的不適應,幾乎都很難渡過開始的試用期了。 那段時間,小A經常找我聊天。 為了幫助她排解內心的痛苦與迷茫,我試了很多方法,但最終幫助她走出困境的,就是和她一起制定了一個“蛻變計劃”。 其實,我們都知道,她之所以戀愛和職場失敗,是因為現在的她并不起眼。 所以,我讓她設想了一下自己幾年后一個更理想的模樣,如何變得成熟、干練、有氣場。 為了實現這樣的蛻變,從現在起需要做出什么行動,從哪些維度入手,定下哪些階段性目標。 那時的我還有大把的時間,而且真心希望幫助她實現改變。于是,我們用了好幾周的時間來細化這個計劃,從健身減肥,運動學習,穿衣打扮,到職業發展路徑,什么時候該跳槽,等等。 她多年刻苦學習的經歷幫助她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將計劃里的很多行動變成了生活里的習慣。 在朝著蛻變的方向努力過程中,小A事實上并沒有完全照著那個計劃來。 因為改變比計劃里來得要快,她在第二年就已經跳槽,四年不到就做到了她理想中的位置。 她在職場里變得成熟而有魅力,體重銳減,學會了更適合自己的打扮和著裝。 現在依然單身,但身邊再也不缺追求的人。 最讓她感到快意的是,當年的那個年輕主管從前同事的朋友圈,看到她曬的照片被驚艷了,居然想重新追求她。 小A通過前同事,給了一句非常簡短、禮貌且委婉的答復: 滾。
05 就像我曾經講過的很多故事一樣,雖然情節人物被我故意打亂到面目全非,但小A的故事是個真實的故事。 這樣的事情確實在我眼前發生了。 和老克壓箱底的“吹牛逼秘訣”一樣,他們告訴我的是,自我的激勵、自我的認同,能切切實實地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 但要想這樣的心理策略真正發揮效果,而不至于淪為“阿Q精神”,還需要關注幾個關鍵點: 1. 自己吹的牛逼,最好默默地吞下去。 韓非子說過:“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理想有時候比女孩子的體重還要私密,你說出來全世界不僅不會讓路,很可能還會給你添堵。 公開立下的flag,很多都是被用來打臉的。 自己心里想著什么,憋著一口氣干就對了,當你做成了,自然有人為你鼓掌。 2. 并不是每一種牛逼,都值得去吹。 類似于街頭飯館里,三兩酒下肚動不動就“我以后要把馬云按在地上摩擦”這種牛逼,真的是吹得毫無意義。 真正的牛逼,應該是每次想起來,都可以讓自己雙腳顫栗,背心里滲出汗來,有時甚至還會產生忍不住的尿意。 你現在雖然做不到,但一想起來就激動的像個200斤的孩子一樣的牛逼,才是真正值得對自己吹的好牛逼。 3. 吹一個牛逼只要1分鐘,但實現它可能需要一年。 老克有一次聊天時曾經說過,他看很多貪官的庭審錄像,總是痛哭流涕地反省自己是怎么一點點被拉下水,一點點腐化墮落的。最后,老克總結了一句頗為經典的話: 你看,連腐敗這種事都需要一點點的積累,為什么很多人就覺得夢想那么容易就能實現呢? 你吹下了牛逼,就要做好為其奮斗一年的準備。 為了在這一年里確保自己不會忘,最好每天都對自己再吹一遍。 歷史上,越王勾踐不也是每天舔著苦膽,對著自己這么吹么: 老子要復國,老子要把夫差按在地上摩擦! 說白了,我們為什么需要對自己“吹牛逼”? 就是為了在不想努力的時候,給自己以繼續前進的動力,然后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到達瓶頸。 而瓶頸,就是下一次突破的開始。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