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信創始人做了長達四小時的演講,引起網友的關注與討論,很多人都在思考著“網絡社交”這一話題。 發朋友圈、瀏覽朋友圈,已成為太多人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算不發,也要看一看,知道好友們在做什么,或點個贊,或假裝沒有看見。很難想象,假如微信突然從我們的生活里消失,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但是問題也出現了。朋友圈的存在,本來是為了彼此分享信息和狀態,而在一些人那里,有利用它炫耀和玩“人設”之嫌。有朋友曾抱怨,為何他見到的是一個虛假的朋友圈?他的理由是,太多人的朋友圈并不“客觀”,比如他就知道,有個熱衷發朋友圈的朋友即使吃頓火鍋,都要分成兩次來發。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造成的假象是,他一整天都在吃火鍋。 朋友認為他受到了欺騙。他采取的抵制方式是少看朋友圈。我倒認為,這個朋友有些較真了。就像太多人喜歡將自己的照片做一下美顏然后發出去,只是為了讓自己漂亮一些而已,并非刻意的欺騙。在朋友圈曬家人、曬旅游、曬美食,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生活就像一部電影,朋友圈充其量只能算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剪輯預告片,當然是選一些精彩片斷,完全不必太過較真。至于上升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此開始變得虛假,則有些杞人憂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