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來說,因為歷史的悠長,很多時候,只要找到古墓,你總能找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文物。在民國時期,國家正值混亂之際,外患不到,這讓國家的許多地方都是亂七八糟的,包括對文物保護的問題。當時,長沙等地出現了許多“土夫子”,他們利用自己的本事,尋找各種文物。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錢,但也不是所有的土夫子,都會為了錢把這些文物統統出賣的。 在1942年,一群土夫子在長沙發現了一個洞口,其中有個土夫子叫做任全生,后來的他還進入了文物工作隊。當時的他,跟隨著這些土夫子進入了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墓。在這個墓中,有無數的文物,最搶手的自然是當時的銅器和木器之類的。剩下的一些就是一些紡織品,這些文物在土夫子看來并不值錢,他們隨手送給了一個古董商人了。但是,識貨的還不識貨的就差在這里了。 要知道,這些紡織品可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布料,而是有內容的帛書。當時,一個名叫蔡季襄的古董商人,他從最開始的古董商手中買下了這些紡織品。開始了自己對帛書的研究,但當時的情況,我們也想象的到,這些人有心保護文物,卻無力研究它。當時,蔡季襄在研究這件文物上遇到了困難,正好被一個來自美國的老師知道了,他提出自己的家中有紅外線裝置,有利用與研究這個文物。蔡季襄沒有防備,竟就這樣將文物給了那人。 那人先是把這件文物帶到了美國,并且誘使蔡季襄簽下協議。當時蔡季襄本是想要以協議為名,要求這個美國人將文物交還的。卻沒有想到,這個文物的離手,竟然就成了肉包子打狗,這讓人非常氣憤。后來,這個用心險惡的美國人,不僅僅是把文物帶到了美國,還以他們要價太高,而不予支付這個文物的賠償金。后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他們把這件文物丟失案當做重要的事情,向國外討還,但卻沒有結果。如今,這個帛書在美國的博物館真能干,成為了他們的鎮館之寶。 可以說,帛書的丟失是讓人非常心痛的,也是我們讓我們無法挽回的遺憾。而且,要知道,這個如今在美國的帛畫,是我國到今為止,找到的最早的帛畫,他的歷史價值不是一般的珍貴。之后,還是在同樣的墓葬中,考古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副在戰國時期出現的帛畫,而這個帛畫的出現,也讓我們識之珍寶,并且被我們列入了禁止出國參展的文物行列。 我們如今為什么要把這樣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拿出來談論呢?就是為了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白這些文物的價值,更加明白這些文物一旦流落到國外,對于我們民族來說,究竟是什么損失。義分大小,而財富,更是應該取之有道,我們要珍惜我們的文物,務必做一個心中有大義的人。不要說,這些話說的高級,可當事實來臨的時候,能做到的我們才是真的高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