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正打得如火如荼,緊張的賽事、充滿懸念的結果讓無數球迷為之瘋狂,然而,樂極生悲的事件也屢見不鮮,每屆“世界杯”大戰期間,都會有球迷因情緒激動而誘發心梗猝死。據報載,本屆世界杯開始不久,已有兩名中青年球迷在看球期間猝死。如何在享受球賽的同時,又能遠離危險因素,安全健康地度過這個刺激的“世界杯月”?心內科專家給出了以下健康提點。 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介紹,心肌梗死的發生除了患者本身肯定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缺乏運動、吸煙酗酒、肥胖、高齡、家族史等,還離不開誘發因素。其中,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暴飲暴食都是常見的誘發因素。而觀看“世界杯”比賽,幾乎把以上所有的誘發因素都包含在內了。 世界杯開賽以來,球迷們的生活作息全都黑白顛倒,深夜看球賽,兩眼放光,白天昏昏欲睡。最慘的就是“上班族”,一晚兩三場球看下來,往往天已大亮,補覺都來不及,就步履蹣跚地去上班了,怎么能不過度勞累呢?還有球迷在家看球沒氣氛,和三五知己約著一起去酒吧看,那肯定少不了吃夜宵、喝啤酒了,殊不知,冰鎮啤酒同樣易誘發心梗。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攝入冰飲、冷食,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引起血壓波動,容易誘發心梗等心腦血管意外。 看球賽時,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那更不用說了,情緒激動會直接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跳加快,誘發心肌缺血。有統計說,2002年日韓世界杯,瑞士心源性猝死的男性比同期上升了77%,女性則比同期上升了33%;2006年世界杯期間,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男性居民心臟突發事件上升3.26倍,女性上升1.82倍。 青壯年發生心梗更危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梗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中青年照樣會中招。醫生介紹說,盡管心梗的發病高峰是60-70歲,但30-40歲的患者明顯增多。與老年患者相比,年輕人發生心梗時病情更重,因為老年患者平常都在服藥,也比較重視預防措施,而青壯年發生心梗前可能無任何征兆,一旦發生心梗,心肌壞死面積可能更大,如延誤治療,極易猝死。 年輕力壯的中青年人為何也會發生心梗?醫生解答說,許多中青年并不像他們看上去那么強壯,他們通常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為前途打拼經常體力透支,加上吸煙、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這是發生心梗的基礎。當面對情緒激動等突如其來的誘因時,就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狀動脈痙攣,導致血管閉塞、心肌梗死。由于一些中青年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常常自認為身體“健康”,容易忽視早期癥狀,即便出現胸悶、胸痛癥狀也不重視,從而錯過急救的最佳時機。 常備急救藥 看球要有人陪 那么,如何在享受球賽的同時,又能遠離危險因素,安全健康地度過這個刺激的“世界杯月”?除了要保證足夠的睡眠、不抽煙不喝酒、飲食節制外,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在世界杯期間一定要堅持服藥,甚至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強化治療等。同時,身邊要常備急救藥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必要時服用。 球迷無論有無心血管疾病(有的人可能有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一旦發病由于沒有任何準備會更為危險),最好不要獨自看球,看球時身邊要有人陪伴。當高度懷疑心肌梗死發生時,應立即臥床,保持情緒平穩,然后由家人或身邊的人及時撥打“120”,如果有硝酸甘油類、速效救心丹、丹參滴丸等藥物立即舌下含服,并及時到醫院治療。 如果球迷突然倒地,沒有了心跳,那就可能是心臟猝死,這時身邊的人在撥打“120”后,立即為其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有統計顯示,心臟性猝死后,4分鐘以內及時對心臟猝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有50%的成功率,患者有一半的機會能起死回生;如果超過6分鐘再進行心肺復蘇,成功率只有10%;超過10分鐘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旦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場的人員應立即給予及時搶救,病人起死回生的希望將大大增加。 心梗“信號”不可不知 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癥狀。最常見的是,原有的穩定型心絞痛變為不穩定型,或以往無心絞痛,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癥狀包括:突然發作劇烈、持久的胸骨后壓榨性疼痛,常伴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少數病人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常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出現這些情況應想到急性心梗的可能,立即到醫院救治,千萬不要自己忍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