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已經病入膏肓的劉備,自知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于是便選擇了托孤,把蜀國所有的權利都交給了諸葛亮,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只要諸葛亮他想,這蜀漢的帝位就是他的,或者可以重新選個比較合適的人來換掉劉禪。雖然劉備在去世的時候,沒有蜀漢的軍權交給諸葛亮,而是選擇托付給了李嚴,但是之后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諸葛亮為了能夠好好的發展蜀漢,最終是選擇架空了李嚴,并將軍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自從劉備去世的那天開始算,一直到諸葛亮在舉行五次北伐失敗后病逝,諸葛亮一直都是蜀漢內部權力最為巨大的一位,他的權利簡直比劉禪都要高,而且劉禪自己也曾經說過,國家的大事全都可以交于諸葛亮,而自己只需要祭祀祖先就好了,這也能從側面反應出來諸葛亮的權利到底有多大。諸葛亮可謂是國家里的權臣,那么劉禪對他的態度又是如何的呢?
劉禪對于諸葛亮的看法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而且劉禪一直都把諸葛亮當成自己的父親,從來不會有不正的心思。劉禪作為皇帝,能夠一直克制住獨掌大權的欲望,而且可以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安心當一個天子,甚至在諸葛亮去世之后也是謹遵其教誨,從來都不曾懷疑過諸葛亮,更沒想過玩一手權衡之術,足能看出劉禪對于諸葛亮是十分滿意和放心的。
想要看清楚一位皇帝是如何看待一位臣子的,只需要看在大臣死后,皇帝的種種表現即可??v觀歷史,各朝各代的權臣在去世以后,皇帝的態度有著較大變化的例子實在是不少,之前的劉病已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在霍光死后他就開始清除和打壓霍光的黨羽,并將權利拿了回來。
也就是在諸葛亮死后,朝中一個叫李邈的文官認為皇帝早就受夠了諸葛亮,所以就寫了一份奏折,上面痛斥了諸葛亮不該帶領蜀軍到處征戰,如今諸葛亮已經死了,所以是值得大家高興的時候。劉禪在看到這樣一份奏折之后,十分生氣并將其砍了頭,這也足能證明在劉禪的眼里,諸葛亮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就在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他的兒子諸葛瞻僅僅才8歲而已,劉禪不僅對他照顧有加,還在他長大之后將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他,之后更是把朝中的大權盡數交給諸葛瞻治理,這也能說明劉禪對于諸葛氏的看重。
小編以為,雖然諸葛亮在歷朝歷代之中屬于權利極大的權臣,但是同時他也是一位十分忠誠的臣子,他一心都是想著如何能夠將劉備的遺愿完成,并將羸弱的蜀漢發揚光大,從來沒為自己考慮過。也正是這樣,自打劉禪小的時候對于諸葛亮也未曾產生過半分的懷疑,更是以亞父之禮來對待諸葛亮,這樣和諧的一種君臣關系,歷史上實乃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