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 一、生命每時每刻都處于一種產生、形成的狀態中。在這種滋生、形成的狀態中,不存在任何持續性,不存在任何可以被界定為永恒的事物。 二、生命是一種不斷的運動、活動,這種活動的每時每刻都是嶄新的,都跟之前有所不同,然而每一個新的時刻都形成了一種運動的持續。 三、當一個人渴望自身的不朽時,他應該察覺到這種渴望的深切涵義是什么,他渴望去持續的事物是什么。持續性是自我維系的意識的過程,它是欲念、渴望的產物,并因此帶來關系、道德以及行為中的矛盾和沖突。 四、尋求使自身永存的“我”這一過程,不是別的,正是積累的欲望,這種積累以及它的記憶,構成了個性特征,我們依附于它,我們渴望使其獲得永存。 五、我們無法真正去接受有某種永恒之物貫穿著個性,抑或有某種永恒之物超越了這種局限,因為這一觀念只能建立在信仰、信念、或所謂的直覺上,而信仰、直覺幾乎一直是一種愿望的滿足。 六、我們由自身的傾向、希望以及對自我永存的渴望,接受了理論、教條、信仰,它們向我們提供了自我持續存在的保證。然而深深的不確定感依然繼續存在著,于是我們試圖通過對確定性的尋求,通過把信仰打樁在信仰之上,通過從一種體系到另一種體系,通過尋求一個又一個的老師來逃避,因此只是增加了混亂和沖突。 七、我們要做的,不是制造出更多的信仰或思想體系,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探明是否存在著持續性,并且理解它的內涵。 八、對于許多人而言,我說的話一直是某種理論,模糊而不確定。但如果你們認識到了它的正確性,或者把它當作一種假設、而不是法則或教條來接受的話,就能理解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九、我們的道德、行為、觀念、欲望,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基于對自我永存的渴望。這一自我僅僅是累積的記憶的結果,這些記憶導致了自我與生命運動之間、不確定的價值觀念與既定價值觀念之間的矛盾。 本文內容選自《在關系中認識自我》 十、基于欲念所作出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努力,制造出了整個“我”的過程,并由此滋生出矛盾、痛苦以及對未來的考慮。同時,還滋生出本質與非本質、選擇與不選擇之間的斗爭,并筑起一堵堵自我保護的局限的高墻。 十一、觀察你的內心,不要讓任何一個念頭逃避,不論它有多丑,多殘酷。只是觀察而不要有任何揀擇、衡量和批判,不要給它任何特定的方向,也不要讓它在心中生根。你只需無情地看著它就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