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的人類受生活環境和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對自然界的很多現象充滿困惑和恐懼。他們在器物上刻畫抽象的符號和紋飾,希望器物帶有神力,給自己帶來好運。比如,原始社會的陶器上常刻畫網紋、漩渦紋等。 商周時期,青銅器制作技藝嫻熟,很多青銅器上的紋飾雄厚而神秘,如饕餮紋,大多面目猙獰,牙齒鋒利。 漢代,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清秀、質樸,這一時期的動物紋飾以“四神”最為典型。四神,也叫四象、四靈,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它們是鎮守四方、驅除邪惡的神靈,并代表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唐代,人們對精神境界有更高的需求,帶有吉祥觀念的紋飾更加豐富,鸞鳳、鴛鴦、寶相花、卷草紋等紋飾都是典型的代表。唐代審美以豐滿、圓潤為主,因此紋飾也更加華麗、豐腴。 宋代,吉祥紋飾發展成熟,并呈現清新、脫俗、淡雅之美,牡丹、蓮花紋飾最為普遍,而且人們將紋飾賦予特定的意義,如蓮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 明清時期,吉祥寓意成為傳統紋飾追求的目標,尤其清代,凡有裝飾圖案必取吉祥寓意,可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時,吉祥圖案宮廷風范十足,如明代官服皆用動物紋,并有森嚴的等級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