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西夏泉女-李子999 在破譯西夏文錢幣之前,需要簡單介紹一段西夏史,只有了解西夏歷史,才能理解西夏文字的意思。 西夏黨項人是我國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游牧民族,為了生存, 一邊不斷地與周圍的其它民族融合,一邊不斷地征戰(zhàn),從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遷徙……最終在河西走廊,建立了以廈州為中心,長達190年的西夏帝國。 翻開史料:早在公元584年(隋開皇四年)黨項拓跋部首領(lǐng)拓跋寧叢被隋文帝授予“大將軍”稱號,并為黨項人設(shè)置州郡。 唐朝實施“貞觀之治”,各民族融合政策,唐太宗李世民收歸黨項首領(lǐng)拓跋赤辭,賜國姓“李”,并為其及子孫封爵為“都督”和“西平公”,使黨項人成為大唐的屬民,黨項人享受了大唐二百多年的恩惠,并與大唐一起興衰。 《宋史》記載:“雖未立國而王其土”。 進入宋代時期,大宋皇帝趙光胤是個“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之人。黨項人的最高首領(lǐng)依然只是“王”位,而沒有自己的國家及政權(quán)。黨項 人李繼遷(李元昊祖父)不甘心歸降于宋帝國,帶領(lǐng)一隊人馬,駛出宋帝國,從此進入了與宋爭戰(zhàn)的時期。 以后,從李繼遷——李德明——到李元昊,三代人歷經(jīng)五十多年的百折不撓;浴血拼搏;臥薪嘗膽;韜光養(yǎng)晦;肩負使命;智謀善戰(zhàn),終于在李元昊繼位時期,拉開了西夏走向帝國的序 幕。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國家有地位,民族有尊嚴,文化有傳承,公元1032年繼位為“王”的李元昊在四年后(公元1036年),以法律形式頒布了“西夏文字”;又在公元1038年改“王”稱“帝”。李元昊的舉動,引來了宋帝國和遼帝國討伐西夏。然而 ,驍勇善戰(zhàn)的黨項人每每都擊退戰(zhàn)勝了宋、遼帝國的軍隊,從此,與宋、遼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周邊的回鶻和吐蕃從此不再進犯,而是前來進貢。 先戰(zhàn)后和,公元1045年西夏與大宋簽立了載入史冊的“慶歷合約”,即: 和平協(xié)議。飽受戰(zhàn)爭苦難的黨項人終于能夠安居樂業(yè)了……大地從此花香,麥苗從此青綠,戰(zhàn)爭從此絕跡,四方前來朝賀! 由于西夏史料文獻曾經(jīng)被湮滅,如今仍然是支離破碎的斷檔狀態(tài),筆者將要破譯的西夏文錢幣不能具體確定為公元的某一年鑄造,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此枚錢幣為“慶歷合約”之后的和平盛世時期鑄造, 是一枚紀念幣。 筆者將破譯的西夏文錢幣(上左下右)逆時針旋讀,上方第 一個字,夏漢字典解釋為:方。第二個字(左)字典解釋為:慶 。第三和第四兩字讀:寳錢。此枚西夏文錢幣對應(yīng)漢字讀作:方慶寳錢 。西夏文詞“方慶”二字不易被漢文通解,這里就需要解說,若是用漢語詞匯來解意會有狹義和廣義兩層意思:1。方境之內(nèi),即國內(nèi),“方慶寶錢”也可以讀作:國慶寳錢。2。方境之外,即國外,有朋自遠方來,可以理解為:四方來賀——寳錢,普天同慶——寶錢。錢幣上的花邊紋飾象征著大慶寓意。 這是筆者到目前為止破譯的第24枚西夏文錢幣,歡迎讀者們鑒賞-交流-引以促進研究和學(xué)習(x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