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題目要求,寫詩肯定不優先考慮韻腳。 詩是有感而發,抒情言志的韻文。韻腳重不重要?重要。 但是以什么押韻并不重要。 近體詩(格律詩)要求以平聲結尾,詞牌固定格式下對韻腳有平仄要求。其他情況下,想怎么來就怎么來,何況就算是平聲做韻腳,也有那么多聲部、那么多字可以選。 所以,寫詩定韻不重要,合韻才重要。 也就是說,肯定是先有了想法,得了佳句,充沛的感情要噴薄而出,覺得這時候不吟詩一首有點對不自己,句子脫口而出,再來看后面跟上的句子如何押韻。 因為佳句出來之后,如果是想寫格律詩的話,就會遇到首句定韻或者首句不定韻的問題。舉例子吧,假如你想到的是“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那么就是第二句定韻了,“黃河入海流”,“流”字作為韻腳,再接后面兩句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合韻了。所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樓”、“流”押韻。完美。 另一種情況,假如第一句是“圓魄上寒空”,“仄仄仄平平”,首句平收了,那么整詩的韻就定了,“空”,后面第二句,第四句就都得押上,所以:“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同”、“風”、“空”押韻。還有一些情況是首句押韻可以押鄰韻,也就是說首句的韻腳發音可以有那么一點點偏差,但是也不能跑太遠。 總的說來,寫詩首先不考慮平仄韻腳問題。都是有感而發,那么詩意肯定是最重要的。詩意則跟詩人的文化水平和平時大量閱讀、學習有關,看到眼前的景色,能夠自動在腦海中形成平仄起伏、用詞表意,優美動聽的句子,然后再看平仄、定韻腳,寫成之后再檢查是否出律,修改。與人一起探討交流,一首好的格律詩才有可能面世。 詩心是非常重要的。 網上不是有個笑話么?一段很美的景色,配上一首打油詩:
人家可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卻只得一句“臥槽”!人家可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你還是只得一句“臥槽”! 比起那些沒有平仄、不守韻腳的詩,這才是最悲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