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要輕易打美白針,對肝腎代謝有較大風險,國家也沒有針對這類美容項目的相關批文。 3. 任何宣稱能增高、豐胸、隆鼻的外用產品都是騙子。 4. “調節酸堿體質”的說法是偽科學,提出這個說法的人被判罰了 1.05 億美元。 5. 直接外敷和食用珍珠粉,都不能美白。 6. “洗眼”不是日常需求,眼睛本身具有自潔功能,而且洗眼液內含清涼成分和防腐劑,長期使用會對角膜造成傷害。 7. 瘦腿霜不能減脂肪。 8. 護膚品不能修復痘坑。 9. 含有“生姜提取物”的產品并不能治脫發,反而會抑制頭發生長。 (信源:侯春, 苗勇, 冀航, 王肅生, 梁剛, 張志華, 洪偉晉. 生姜提取物 6-姜酚對毛發生長的影響和機制探討 [J]. 中國美容醫學,2016,25(11):58-60.) 10. 去角質膏搓出的泥條基本都不是你的角質,而是它自己在揉搓中變了個樣子。 (搓出泥條是產品里的增稠成分和金屬離子在臉部 pH 的影響下產生的變化,與去角質關系不是很大。) 11. 水素水、負離子水等說自己能保健、治病的水,它們和涼白開的功能沒區別。 12. 主打紫外線照射的除螨儀,照射劑量和時長都不足以殺死螨蟲,不如買個大吸力、多吸頭的吸塵器。 14. 足貼揭下來發黑,只是發生了氧化反應,并沒有真的幫你“排毒”。 15. 天然蘆薈不能直接用,里面大黃素和蘆薈苷的濃度不明確,致敏率會更高。 16. 阿膠富含的多種氨基酸并非人體必需,屬于劣質蛋白,而且它基本不含鐵,無法補血。 17. 口服何首烏制品并不能幫助生發,服用過量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18. 負離子、磁芯、遠紅外線、中藥等類型的衛生巾不能緩解痛經、治婦科病。 19. 貝殼粉就是石灰粉,殺菌、去農殘效果并不高。 20. 隔離霜不是必備的化妝品,但防曬是。如果皮膚干燥,可以選擇保濕的妝前產品來替代隔離霜。 21. 大盒抽取式面膜不衛生,而且水分少得可憐,不如買單片裝面膜。 22. 面膜最重要的功效是給角質層補水,如果不及時用面霜、乳液做封層,保濕效果也十分有限。 23. 純露就是帶有極少精油成分的水,想通過它獲得美白、淡斑等護膚功效幾乎不可能。 (也有部分產品里面加入了甘油、XX提取物這種功效成分,從配方而言,這已經屬于化妝水的范疇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露。) 24. 一切給頭發“補充膠原蛋白”“重組頭發基因”的說法都不要信。 25. 雅漾、理膚泉、薇姿、依云等噴霧都只是差別不大的礦泉水,不含保濕成分。如果皮膚出現敏感,不要指望它們治療。 27. 晚安粉不是護膚品而是彩妝,內含滑石粉、硅粉等,與散粉成分基本相同,最好別抹上睡覺。 28. 殺菌型女性護理液不必買,清水沖洗即可,感覺不適應該看醫生。 29. 蒸臉儀會對臉造成熱刺激,可能傷害屏障,蒸臉給角質層的補水效果,維持不了幾小時。 30. 洗臉機本質上就是一臺小型軟水機,性價比很低。 31. 不建議購買紫外線滅蚊燈,效果很有限,還有健康隱患。二氧化碳氣流才是蚊子定位目標的主要因素。 32. 除螨噴劑沒必要買,就算真的殺死了塵螨,也不能去除尸體、排泄物等過敏原,還是會引發過敏。 33. 日常工作生活場景下,防藍光眼鏡沒有必要買,電子設備屏幕的峰值光譜和照度都在健康范圍內,戴了反倒可能造成顏色失真,增加視疲勞。 34. 便攜空氣凈化器,濾芯小、凈化效率低,起不到凈化室內空氣的效果。 35. 遠紅外線理療儀只適合做表層理療,真正深層肌肉理療的是近紅外設備,都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購買。 36. 喝排毒果汁約等于節食,并不是減肥的健康方式,尤其是有糖尿病高風險患者更要慎用。 37. 熱飲都可以舒張血管、緩解痛經,并不是只有紅糖、姜湯才可以。 38. 青汁是為了彌補蔬果攝入不足而產生的補劑,只要吃夠水果蔬菜完全不用喝。 39. 松花粉沒有保健功能,和普通食品沒區別。 40. 口服類白藜蘆醇保健品的抗氧化效果沒有定論。 42. 口服酵素,經過胃吸收的時候已經失活了,很難起作用。感覺幫助排便的,可能是里面的助瀉成分。 43. 排毒飲品、保健品,大多是因為里面的番瀉葉導致你腹瀉,常年服用有黑腸癥的隱患。 44. 月見草膠囊不能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病癥。 45. 左旋肉堿是否有助于減肥還存在爭議,但可以肯定光吃是沒用的,必須要配合大量的運動才可以。 46. 暴汗服并不能幫你減肥,反而會影響身體散熱。 47. 所謂的“養胃餅干”并沒有醫學定義,可能還不如緩解胃酸的蘇打餅干。 49. 孕婦奶粉所提供的微量元素可以通過合理的膳食或者醫生開具的補劑獲得,額外補充可能會造成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造成生產負擔。 50. 燕窩中的營養價值并不高,還不如多吃兩個雞蛋。 51. 黑枸杞雖然花青素含量不低,但一次吃不了多少,從總攝入上來說,多吃茄子更合適。 52. 范冰冰代言的 Hoii 防曬帽所謂的“光療效果”不值得采信,僅憑面料過濾陽光實現光療美膚,不僅效果微乎其微,還可能對皮膚造成熱損傷。 53. 止血牙膏可能會掩蓋更深層的牙周問題,牙齦經常出血,首先應該看醫生。 54. 涂抹式水光針只是個噱頭,其實只是具有保濕作用的玻尿酸精華。 55. 蘆薈提取物的祛痘功效沒有完全印證,你覺得產品有效是因為它添加了其他祛痘成分,不如選擇專門的抗痘護膚品。 56. 涂抹含有膠原蛋白的護膚品不能幫你補充膠原蛋白,頂多保保濕。 57. 所謂的抑菌洗手液并不能抑菌,只能除菌。 58. 撕拉式的鼻貼/面膜,經常使用會傷害皮膚的角質層和毛孔結構,要控制好頻率。 59. 睫毛增長液會間接地接觸到眼睛,其中的成分和防腐劑可能會造成刺激,慎用。 60. 外用護膚品都不能真正地收縮毛孔,想縮毛孔只能求助醫美。 61. 明目張膽地聲稱“去除黑眼圈”的產品都不靠譜,護膚品能起到的最多是預防和輕微緩解。 62. 素顏霜雖然添加了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鋅這類白色粉末,但如果沒有標注防曬值,一般不能替代防曬霜。 64. 漱口水不能去除牙結石,最有效的辦法是定期使用牙線和洗牙。 65. 洗臉儀雖然清潔力度更好,但也可能損傷屏障,需要控制好頻率。 66. 妊娠紋一般不能完全消失,宣稱“去除妊娠紋”的護膚品都是夸大。 67. 超聲波加濕器、香薰機都必須加軟水,否則很容易用壞。 68. 電動牙刷的美白功能,和普通清潔功能差別不大。 69. 木板、棕墊等硬床,并不能貼合人的生理曲線給到良好的承托,承托強的乳膠、記憶棉材質床墊睡起來感覺并不硬。 71. 靜脈曲張襪和瘦腿襪不能瘦腿,前者可以緩解腿部壓力,后者純粹只是緊。 72. 桃膠、銀耳能被煮得黏黏的是因為里面的多糖成分,并非蛋白質,吃進去也很難作用到臉上。 73. 風味乳酸菌飲品只是飲料,依靠它調理腸胃,難。 74. 目前僅有部分論文證實直接食用蜂蜜可以用于“兒童止咳”,其他的保健作用并不確定,但是它大部分都是糖。(蜂蜜不適合 1 歲以下嬰幼兒飲用。) 75. 內服的抗糖化產品大多是預防效果,少吃甜食才是關鍵。 76. 標榜“有機”“天然”的護膚品不一定更安全。一些由植物提取的香料、精油成分復雜,反而容易引起過敏。 77. “男士護膚品”主要是營銷上的定位,實際上男性完全可以用適合自己膚質和需求的一般護膚品。 78. 用“藥妝品”用作化妝品宣傳,屬于違法行為,國內正規銷售的化妝品都不允許含藥物成分。 (詳情見:2019 年 1 月 10 日藥監局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 79. 我國法律法規沒有界定過什么叫“孕婦護膚品”,實際上并不存在這個品類。 80. 口紅沾杯與否跟產品好壞沒關系,只是配方設計的差異。 81. 像 NUFACE 這樣的微電流美容儀能夠刺激肌肉、提拉緊致、排水腫,但是沒有減脂肪的效果。 83. 護膚品能“爆水珠”只是一種工藝,不意味著它的補水保濕效果就更好。 84. “無添加”護膚品大多是不添加傳統意義上的防腐劑、香精,不代表絕對的更天然、更安全。 (Fancl 宣稱的“無添加”只是不添加傳統的防腐劑,而是使用了其他的防腐措施。這樣就犧牲了產品的穩定性,大多數產品保質期很短,開瓶之后的保質時間更短。有些宣稱不添加香精的產品,會選擇用植物提取物替代。) 85. 水牙線(沖牙器)是一個很高效的牙縫清潔工具,但也不能完全替代牙線和定期洗牙。 86. 宣稱“杜絕千滾水”的都別太在意,千滾水產生的亞硝酸鹽并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傷害。 87. 大多數濾水壺都不能把國內的自來水過濾成能直接喝的水。 88. 不少取暖器宣傳的“全屋供暖”指的是單個房間。 89. 分體式藍牙耳機的音效和便攜性只是使用體驗的一部分,更決定性的是聲音是否有延遲。 90. 破壁機其實就是轉速超快的料理機,更多是口感上的差異,而不是營養價值。 91. 護眼燈難以預防近視,不如買個好臺燈。 (好臺燈是指有國家認證、顯色性接近100、核心光照區域照度不低于 500lux 且光照均勻、色溫在 3000K 左右且最好可調節。) 92. 防彈咖啡是高脂肪飲品,如果打算喝它減肥,必須結合生酮飲食方式,不然只會越減越肥。 (生酮飲食存在風險,是否采用需要詢問醫生。) 94. 包裝上寫著“無蔗糖”的食品,也可能會添加麥芽糖等其他糖或甜味劑。 95. 硅藻泥的墻面涂料,吸甲醛能力有限,不過吸濕能力還是不錯的。 96. 不存在乳膠含量 100% 的純天然乳膠制品,因為生產過程中還會用到添加劑。 97. “純木漿”是商業造詞,真正 100% 木漿生產的叫“原生木漿”。 98. “自發熱內衣”本身不會自己發熱,而是依靠吸收外來能量轉化為熱能,有吸濕效果的面料都能放熱。 (大多數成品家具需要經過貼面、油漆、封邊等加工處理,這涉及到使用粘合劑和防腐劑,這些成分有可能釋放甲醛。) 100. “無糖奶茶”可能只是不再額外添加糖,不代表原料里面沒有糖,買之前問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