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兩座牌坊,在街上找了家飯館吃了午飯,便去尋云龍山石窟。
云龍山在城西,是一座全開放的山林式市民休閑公園,山上新建了一片仿古建筑,老遠兒就看得見那片金碧輝煌。
駛至山腰停車場放好車,沿著碎石步徑往里走,中途有眼常年不斷流的“龍泉”,不少市民提著礦泉水桶來接水。向他們打聽石窟,都很熱情地給予指點。
新建的寺廟大概還沒完工,大門緊閉。石窟在寺廟后側的崖壁上,須從旁邊山坡上繞過去。


石窟雖偏處一隅,但前來求佛的一定很多,可能也非常靈驗,所以還愿的錦旗將石窟堆得滿滿的。



造像保存尚好,窟內三壁設龕,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布局,脅侍菩薩立于龕外,其中東壁主尊為菩薩。
坐佛頭部磨光,肉髻高聳,標志性的衣紋線條與下擺,脅侍菩薩頭戴高冠,均體現出濃郁的北魏風格。人字拱,八棱柱,力士、獅獸柱礎等建筑元素,也具有典型的北朝特征。






石窟外壁側上方還有兩龕。另外,1995年山西古建研究所實地測繪時,稱相距十余米還有一風化嚴重的西窟,但我們沒有找到,估計已經不存。



(11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