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針之道說的是醫師針灸治療的第一步——如何進針。 都說萬事開頭難,而針灸治療的第一步——進針,對醫患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也尤為艱難。患者方面主要是因懼怕疼痛所引起的恐懼;醫生方面,則主要是因為手法不當而引起進針失敗。其實我們現在理解,在整個針灸治療的過程中,基本上起決定性作用的,也就是進針這個環節了。 對此,《靈樞》的相關條文說:“持針之道,堅者為寶。”也就是說持針的要領,首先強調的是持針者本人于持針操作時,指端及針下必須要具備堅定而又充足的力最!經文認為這一點最為可貴。如果我們今天用“穩準狠”三字來總結這一要領的話,我想應該是其中的“狠”字;雖然聽起來有些夸張,但事實大致就是如此。接著經文又說:“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這里說的是醫者進針時的操作要領。第一,進針時應該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夾持針具;第二,進針要確保直針而下,切不可偏左或偏右;第三,在操作過程中,醫者必須要聚精會神,專注于自己針下的感覺,要做到明察秋毫;第四,在整個進針的操作過程中,時時刻刻都要密切凝神注意病者神態的變化,細心觀察病人血脈的虛實!經文說,惟有做到以上諸條的進針要領去進行針刺,才不致發生不良的進針后果。我個人認為,以上四條可以對應“穩準狠”三字中的“穩”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準”呢?經文有曰:“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血脈者,在腧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首先說說“懸陽”。懸陽乃指衛氣居表而屬于陽,固護于外,如同太陽之懸掛在天,故稱懸陽。再看看“兩衛”。兩衛乃是指脾所主之肌肉為臟腑的外衛,衛氣循行皮膚之中,為表之外衛;此臟腑之衛外——肌肉與巡行于皮膚之中的表之外衛——衛氣,二者合稱便是“兩衛”。這段條文說的是,剛開始進行針刺治療的時候,按步驟首先刺到表陽所主的衛分;然后再刺到脾陰所主的肌肉。最后再根據這些來體察病者的神氣及其各臟腑之氣血是否有散失的情況,則就可以知道患者疾病的存在或消失了。至于血脈橫結在經穴之間的那些病證,則尤其容易看得清楚;并且當醫者于操作中用手指去按切這些部位時,由于外邪的結聚,這些部位則必然顯得特別堅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