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在山東省曲阜孔廟的東側(cè),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 它是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公府”。周末氣溫回升,下午閑來無事,直接開拔,孔府走起。。 孔府,又稱衍圣公府,位于中國山東省曲阜市,是孔子的世襲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與曲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孔府位于曲阜城內(nèi),孔廟東側(cè),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廣,1838年擴修。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內(nèi)宅七座樓房。建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重修,現(xiàn)保存良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nèi)兩側(cè),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明代建筑,共五間深三間,寬敞大方,為當年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之處。 大門前對聯(lián) 孔府大門前的對聯(lián)“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是清朝的紀曉嵐寫的。其中上聯(lián)的“富”字寶蓋頭少了一點,寓意孔家“富貴無頭”的意思;下聯(lián)“章”字的“早”的一豎通到了頂部,寓意“文章通天”的意思。 這兩個字兩相照應,相輔相成,對孔府的尊貴、顯赫地位,起到了畫龍點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重光門 入圣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為木構(gòu),四周不與垣墻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 曲阜的非物質(zhì)遺產(chǎn) 孔府大堂 這是當年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guī)、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jié)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大堂中央有一繪流云、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孔府二堂前有兩條古樸的長凳,是專供進孔府拜見衍圣公的官員用的。他們坐在這里等候衍圣公的接見。但現(xiàn)在導游稱這兩條長凳名“閣老凳”和“冷板凳”。 孔府三堂 二堂之后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并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nèi)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這塊石頭是告訴前來者:開門見山,有話直說。 從大門至三堂,是孔府的官衙所在,整個區(qū)域內(nèi)的各廳、堂間院落都有腰門往來,不許從廳堂內(nèi)穿行。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nèi)部糾紛和處罰府內(nèi)仆役的場所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nèi)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 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