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自己被蟲子咬了 有個黃豆大小的血泡 仔細瞧瞧這個血泡長著八條腿 非常不幸,你這是被蜱叮了 河青愛健康提醒大家 每年的4月-10月 蜱蟲將進入一個活躍期 每到這個時候 被毒蟲叮咬的新聞都屢見不鮮 甚至有人因此喪命! 10歲男孩遭蜱蟲叮咬 媽媽自行拔蟲不當致感染發熱 日前,10歲的男孩樂樂(化名)到水邊玩,回家后,他覺得腿上很癢,還有點疼。樂樂的媽媽掀開他的褲腿一看,發現他的腳腕上有一個黑色的蟲子,正咬在皮膚上。 樂樂媽隨手將這個蟲子拔下來,踩死了。誰知,當天晚上,樂樂開始發燒。樂樂媽以為是孩子著涼了,在當地治療幾天也沒能退燒,這才到醫院來看病。 醫生詳細問診后,通過檢查,診斷樂樂因遭蜱蟲咬傷而感染生病。通過治療,樂樂的病情很快好轉,并治愈出院。 2歲男孩草地上撒歡打滾 眼皮上突然多了顆“黑痣” 2歲半的貝貝(化名)上周日去外婆家游玩后,媽媽黃女士發現他的眼皮上有一個黑色點點,還以為是孩子眼睛受傷結了血痂。 第二天,黃女士發現“血痂”變大了一點,她用手輕輕抹了一下,感覺是光滑的,不像是血痂。貝貝則總在揉眼睛,說“不舒服”。 經醫生檢查發現,這是一個蜱蟲,看上去很像是眼瞼上的一個小血痂。在裂隙燈下觀察可以看到,蜱蟲的口器已經深深扎入孩子的眼瞼緣根部,吸飽了血后,身體變得圓鼓鼓的。醫生先用麻藥“醉倒”蜱蟲,趁它口器松弛,用鑷子立刻取出。觀察一夜無事后,孩子出院。 好在處理及時 沒有出現大問題 但有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被蜱蟲咬傷 1人身亡1人病危 2018年5月-7月,大連市六院感染科接診了4例被蜱蟲咬傷的患者。雖經醫生全力救治,但1名患者不幸離世,1人病危。 不幸死亡的患者是一名65歲女性,入院當天就離世了。另一人也是女性,63歲。她在野外活動時可能遭到蜱蟲叮咬,但她毫無察覺,直到莫名出現了發燒、拉肚子、意識模糊等情況,才被送到醫院。由于延誤了救治的時機,處于危殆狀態,隨時有生命危險。 那么,究竟什么是蜱蟲 被蜱蟲咬傷了該怎么辦 蜱蟲,也叫壁虱,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是一種野外寄生蟲,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如干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后,有飽滿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 蜱蟲吸飽血需要一周左右時間,為了不被人發現,蜱蟲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質,可以使皮膚傷口處血液不會凝固,抑制皮膚腫脹、瘙癢,并使傷口局部麻木。 蜱蟲叮咬后,會出現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疲倦或面部肌肉無力等全身癥狀,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蜱癱瘓癥。 如被蜱蟲叮咬,可用凡士林、液體石蠟、松節油涂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用煙頭、香頭輕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另外,若發現了蜱蟲,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后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尤其是蜱蟲擠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據了解,因為被蜱蟲咬傷后,可能會有一到兩周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里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防止蜱蟲附著或叮咬?
如在蜱蟲較多的地方郊游,可以在裸露的皮膚處涂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 除了蜱蟲 下面這些蟲子危害也很大 2018年7月,廣西南寧一男子被一只從褲腳鉆進的紅火蟻叮咬,因未能第一時間就醫,不幸身亡。 2018年6月,浙江一個十幾個月大的孩子患隱翅蟲皮炎幾乎“毀容”。 2016年7月,福建一男子發燒40℃,頭痛欲裂,眼睛畏光,結膜充血,隨后被確診為恙蟲病!此前,佛山63歲的馮女士在菜地被恙蟲咬,治療無效身亡。 2014年,廣東東莞35歲的詹先生反復流鼻血,從鼻腔里取出了一條2.5厘米長的水蛭,很是恐怖!原來他一個月前外出旅游時,曾用山上的山泉水洗臉,結果水蛭幼蟲趁機鉆進鼻腔。 夏季蚊蟲活躍 實用防蟲手冊 急救法了解一下 ↓↓ 小編在這里提醒大家 出去游玩 一定要提防這些小蟲子 被叮到后也要妥善處理 以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zhuan發提醒更多的人 來源:綜合江南都市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