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寶寶父母們,我是“不著調”主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很多“著調”的古人育兒流傳至今的“科學”小常識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 在我國明代時期李榳就有一本醫學書叫《醫學入門》里面有這樣的一首詩: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乳多終損胃,食壅則傷脾;衾濃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古人的育兒觀還是非常的有依據性的。 我們可以再向前回顧進百年宋代時期陳文中在《陳氏小兒病源方論》中寫道: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頭涼心胸涼,亦至論也。其實古人有“襁褓者衣欲舊帛”“童子裳不裘帛”觀念認為新生嬰兒肌肉沒發育好如果保暖過度會像溫室里的花一樣骨肉脆軟、體質差對待流傳了上千年的古代醫學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些仍被認為是有價值的。 現在有很多寶媽喜歡給自家的寶寶穿戴一些金銀飾品,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給寶寶穿戴這些銀飾,只知道是圖個吉利,可是這種方法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古人們認為銀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寶寶們經常佩戴銀飾不但可以中和寶寶體內的有毒物質,還可以加速創傷愈合,防治感染,并且還有凈化水質和防腐保鮮的作用。新生兒的免疫力比較弱,所以常戴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這就是寶寶們身上的小手鐲,小金鎖等金銀飾品的由來原因。 不光只有這些,還有很多古人留下來的育兒方法。例如:三暖(暖背,暖肚,暖足),二涼(頭部涼,胸口涼) 背暖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否則背部出汗多,容易因背部濕涼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因此,天冷時給孩子24小時戴上肚兜,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 足暖 腳部是陰陽經絡交匯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對外界反應敏感。孩子的雙腳保持溫暖,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 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氣血循環順暢。 胸口涼 穿著過于厚重臃腫,會壓迫胸部,影響正常呼吸與心臟功能。因此,衣服的心胸部位不要過于厚重,否則會有壓迫感。 |
|
來自: 雅博學苑 > 《歧黃妙術,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