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吧,沒有可比性。 首先理解像素的概念,像素雖然在圖片中表現是一個點,但這個點在感光元件中是有一個物理尺寸的。 一般來說,像素的多少決定了圖像尺寸的大小。 但是,單個點獲取的光線信息數量,決定了畫質。比如寬容度、色彩還原、噪點控制,這些都是需要單個像素點獲取的光線越多越好,那么,就需要每個像素點越大越好。也就是單個像素的面積,這個有個詞叫像素密度。一般說來,像素密度越低越好。 那么,問題來了: 手機感光元件是多少?好像不同機器不太一樣,蘋果之前的有個數據是4.1X3.1mm,也就是12平方毫米。現在手機感光元件據說也增大了一點,我們就參照早期卡片機1/3.2寸的感光元件大小,也就是6.2X4.6,也就是28.5平方毫米。這個尺寸大概是單反相機感光元件面積的不到1/11。這個面積上有4800萬個點,你覺得這些像素點是相機每個像素點的多少分之一? 你覺得這樣的不同像素點對于光的記錄能一樣水平? 當你需要給樓上運水的時候,一個人運了100瓶,注射用安碚瓶。另一個運了2桶,20L純凈水桶。你覺得哪個比較夠用? 手機的高像素化,本質上來說是商業需求而非實際需求。說簡單點就是為了宣傳而已。手機照片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網絡分享的,網絡分享真需要4000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