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時侯也不允許近親結婚,我估計就不會有《紅樓夢》里寶玉、黛玉、寶釵這仨啥事了。只是,這還是我們的如果。寶釵是寶玉的表姐,是寶玉親姨娘家的女兒,在賈府借住的時候,生了要入住賈府的心,最終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涌地撕裂了寶黛婚姻,成功嫁入了賈府,成為寶玉的妻子,也成為了賈府的末代媳婦。 ![]() 【01】入賈府謀復興路薛寶釵入賈府,看似無意,實則有意。 在護官符上“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看似富比皇家,但因為薛家男主的去世,薛蟠作為接班人又被稱作“呆霸王”,自然是靠著祖上的蔭庇才拿著皇家的錢替皇家辦事,但終究是比不過曾經的繁華與富足,薛姨媽也不是振興家業的人才,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薛寶釵身上。所以,薛家計劃著讓寶釵入宮,當伴讀也好,做女官也罷,只要跟皇家搭上邊,那薛家的后路自然就不一樣。 但是薛家一進京,不是住進自己家的房舍,而是直接進了賈府,其實是為了借助賈府的力量,多一分入宮的勝算。一開始薛蟠是不準備與親戚住一處的,怕管住了自己,而依薛姨媽一開始,是想住在王家的,但不巧的是王子騰升官了,到了外省,所以才折衷住到了賈府。王家是越來越受到皇家重視了,但賈府因為有元春在宮里,剛好也能照應寶釵入宮,這是薛姨媽的打算。 薛家的賭注,全都下在了寶釵身上。 ![]() 【02】一念起金玉良緣可是不久,宮里便賜了花,寶釵落選了,入宮的期望落空,那接下來就得另尋出路。于是,薛姨媽把眼光看向了賈府,而賈府能夠娶寶釵的,就賈寶玉了。賈寶玉有玉,咱寶釵就來個金,不正合了一句俗話叫做“金玉良緣”么? 寶釵一開始大約是沒有這個心的,畢竟寶玉比她小,而且寶釵心性很高,她又提倡走科舉仕途的“正道”,自然看不上成天混大女兒堆里、吃胭脂粉面、似乎胸無大志的寶玉,但因為薛家家族的需要,也因為自己的未來,她慢慢的有了心,比如揣測著元春的心事讓寶玉改詩,有事無事地去怡紅院坐著,還替了襲人側身坐在寶玉床尾繡著花兒,那場景連黛玉和湘云看了都覺得仿佛是夫妻倆的午休。薛寶釵比她們都年長,她不會想不到這些,也不會不避嫌,但她偏偏就沒有。 一邊是薛姨媽和王夫人的鼎力支持,一邊是自己有意無意地接近培養好感,然后連寶玉身邊的丫環婆子都相處得融洽和諧,盡管她也知道寶玉心里只有黛玉,黛玉也只想嫁給寶玉,但她偏偏逃脫不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最終促成了“金玉良緣”。 ![]() 【03】已沒落如何救贖薛蟠娶了夏家女,依然混賬王八蛋,而且夏金桂還是個潑婦,連自己的婆婆和小姑子都敢吵,自然好不到哪里去,靠薛蟠救贖薛家的希望徹底破滅。 賈家此時,元春在宮中去世,賈母年事已高,賈家也即將被抄,寶玉又失了通靈寶玉,變得癡傻呆滯,而薛寶釵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嫁給了寶玉,還得使一些計策——因為寶玉此時心里只有黛玉,如若哄著跟寶釵結婚,勢必節外生枝,所以就只能讓寶釵冒著黛玉的名頭,嫁給了寶玉,而且成親也是在夜里,瞞著瀟湘館里眾人。 為了家族的興衰,頂著黛玉的名頭嫁給了寶玉,明知道寶玉不愛自己,卻也別無選擇,明知道賈家也無氣候,卻還是想試試,兩個已經沒落的家族,如何再相互救贖?賈家已經連自己都救不了,還怎么救薛家?薛家也是自身難保,薛蟠犯事,家產也揮霍得差不多了,夏金桂也無所出,香菱也早魂歸故里,所以到頭來,寶玉出走,寶釵獨守空房,比“世外仙株寂寞林”都還寂寞。 ![]() 【04】依判詞預測結局黛玉和寶釵,作為金陵十二釵正冊的首位,她們的判詞是放在一起的:
寶釵有停機德,即封建社會女子擁有的美德,在家從父,嫁人從夫,夫死從子,只可惜她年幼喪父,嫁后夫走,偏偏又沒兒子可言,所以是“可嘆”,最終“金簪雪里埋”,又為可悲。在高鶚續寫的版本里,似乎薛寶釵還有兒子,但從判詞來看,這一續寫似乎有問題。結合十二釵的結局,沒有誰是逃過“萬艷同悲”結局的,所以薛寶釵也不會。 賈家沒落,寶玉出走,王夫人最終去世,薛姨媽也不會長久,寶釵守著空空的屋子,家徒四壁,一個從小在溫室長大的女兒家,溫飽早就沒有著落,最終還得困死在缺吃少穿的冬天,被埋在了雪里面。縱然是山中高士,縱然是美德四溢,依然逃不過生活里的種種現實,曹老先生早就給了她“金簪雪里埋”的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