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觀點認為,人類的大腦就是一整套信息處理裝置,當輸入一定指令時,便會出現相對于的結果,并指導我們做出程序化的反應。 譬如,危險的環境使我們感到恐懼,同時會加速我們腿部的血液流動,有助于我們逃跑。我們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共同構成了人類反應機制。今天的文章,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性尖叫的心理本質以及其對應的整套反應機制。 恐懼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面臨恐怖、危險的場景時,即使男女害怕程度相當,女性會習慣用更加激烈的方式釋放內心的恐懼情愫,即尖叫,原因主要有兩點。 1、人在尖叫時,心跳會加快,身體會處于極度緊繃的狀態,這些狀態有助于身體力量的凝聚,有助于處在危險境地的女性奮起回擊或者以最快的速度撤離。 這種現象源自人類伊始趨利避害的本質,正如《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揭示的基因的“自私性”,只有利于人類繁衍生息的基因才會被世代相傳,而尖叫這種基因則利于力量薄弱的女性在緊急情況尋找保護傘或者嚇退敵人。 2、至于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喜歡用尖叫面對恐懼心理,源于社會對女性的尖叫行為更包容,對男性則從小灌輸要冷靜鎮定的概念,男性的尖叫能力被不斷弱化。 表達情緒 女性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會尖叫。情緒是人腦內的一個監測系統,對其他心理活動有促進和瓦解的雙重作用。積極情緒使活動協調,消極情緒則起破壞、阻斷作用。情緒影響著健康,趨利避害的本性使人類努力擺脫種種消極情緒。 心理研究表示,女人比男人更擅長傾訴、抱怨和訴苦。這與女人內心的敏感性、明銳的觀察力有關。相對來說,芝麻小事都可以掀起她們內心的波瀾,即她們面臨著更多矛盾。在遇到難題時,女性更喜歡告訴身邊的朋友以排解內心的壓力,然后從中解脫。 這也解釋了女人為何更愛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尖叫是個釋放情緒的好方法。當語言已經無法形容內心的憤怒或開心,使用尖叫這種表達情緒的原始而直接的方式利于完整表達女人的情緒。 另一方面,情緒實則是一種生存工具,對于嬰兒來說,哭鬧可以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各種需求;對于成人來說,通過移情和同情的心理可以維護人際關系。也就是說尖叫等情緒可以幫助女人更好地適應環境。 被說教 當人類處于孩童階段時,尖叫的原因之一是被侵擾。當父母不斷說教孩子時,其實是把自己的焦慮傳染給孩子,而孩子無法專注于自己的空間,容易產生怒意與攻擊性,大喊大叫便成為他們抑制父母行為的工具,也是他們自保的殺手锏。 而這原始的內心沖動看似隨著年齡增加而消失,實際上只是成長中對世界的認知和模仿心理讓我們隱藏了這種沖動。 對于女性而言,在被說教的過程中,如果對方是可以忽略利益得失來宣泄自己情緒的對象時,尖叫或許又會再度上演以打斷他人對自身的干擾。雖沒有男性分貝高,但女性尖叫的振幅足以讓聽者感到不安煩躁。 對于女性而言,尖叫是表達情緒的工具,是宣泄情感的利器,甚至可以是緊急情況下的保護傘,是一種可以被理解的行為。 參考資料:《進化心理學》 |
|
來自: 挑燈看劍r7wtm5 >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