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可謂帶火了很多事情和設備,其中包括一直存在爭議的廚余垃圾處理器。 這個中國居民不太熟悉的設備,隨著上海垃圾分類的熱炒迅速走俏。天貓頁面顯示,這種設備的價格從400元到3000元不等,某品牌設備月銷量達2021臺。 這種設備究竟是什么?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類似于家用的豆漿機,通過把廚余垃圾打碎,直接沖到下水管道,達到眼不見為凈的目的。 相關報道稱,廚余垃圾粉碎機在美國誕生。 1955年,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建筑法規中規定,從1956年1月1日以后修建的,凡設計、安裝使用會導致食物垃圾產生的城市建筑物,都必須配備預先認可的食物垃圾處理設備,任何人如果使用了未配備此種設備的建筑物將構成違法。2009年,廚余垃圾粉碎處理器被列入美國國家綠色建筑標準。目前,80%的美國新建住宅中都裝有食物垃圾處理器。 在亞洲,2000年,日本頒布了廚余垃圾再生法,購置電動廚余垃圾粉碎裝置的家庭只需自己負擔1萬日元。家庭廚余垃圾粉碎后,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又或者用熱空氣烘干成粉末,加工成有機肥料。 那么為何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的廚余垃圾處理設備突然開始受人追捧?這和上海實施垃圾分類條例以來,一些自媒體過度渲染廚余垃圾難度有關,廚余垃圾分類費時費力,倒不如直接沖走。所以,銷售商家也在趁此時機借勢推廣。 那么這種看上去很符合“懶人經濟”的事物, 是否適應中國的市場呢? 今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垃圾分類召開新聞發布會時,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便表示,上海現階段不鼓勵市民使用類似設備。 廣州市今年4月份發布的《廣州市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試行辦法(征求社會意見稿)》中。在對餐廚垃圾就地處理后的污染物排放上,征求意見稿要求“嚴禁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網;生產廢水、餐廚垃圾三相分離廢水應處理達標后排入公共污水管網,無公共污水管網的,應將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如該條款最終保留,意味著在廣州禁止使用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的處理機。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業內專家早有解讀:中國飲食結構不同于西方國家,有些地下管網和污水處理系統也不足以承受大量涌入的廚余垃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目前階段并不提倡大家使用廚余垃圾粉碎機。因為與廚余垃圾粉碎機盛行的美國不同,中國的廚余垃圾占垃圾總量的比重大、且油脂含量高;另外從下水道的情況來看,中國的下水道管道較細,所以下水道會更容易堵塞。而下水道堵塞在給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食物的殘渣會在管道內發酵產生沼氣、硫化氫,會有爆炸的風險。 除了堵塞管道,如果居民大量使用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可能還有污染水源的風險。 劉建國教授指出,理論上廚余垃圾粉碎進入下水道后,可以溶解的部分將進入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不可溶解的顆粒變成污泥后會進入到污泥處理的環節。但從中國排水管網現狀來看,有一些管道是直接與雨水管道相連接的,這樣就可能直接排到河道中,對水源造成污染。 其實,在廚余垃圾粉碎機流行度最廣的美國,由于對市政管網造成的壓力也曾引起爭議,以下為紐約市90年代關于廚余垃圾處理機禁令有關的研究報告。 很多媒體針對廚余垃圾粉碎機表達了否定的態度,并制作了直觀的圖表。 來源:北京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