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大S被懟上熱搜:
原因是近期大小S、阿雅和范曉萱一起參加了一檔叫《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的綜藝節目,節目的主題是四個老朋友一起去旅行,途中一起重溫年輕時的回憶,順帶完成當年的心愿。
老朋友的默契讓這個節目沒有任何尷尬融合期,途中充滿了互懟、耍寶、溫情。但就在節目收官的時候,一則話題上了熱搜:大S欺負阿雅。
網友搜集了以下罪證: 1、阿雅夸大S是高級臉,并詢問臉變高級的方法,大S直接回答說:沒有辦法,你的臉就是我們姐妹中最不高級的。之后,大S又嘲笑阿雅是五五身材,還在阿雅尷尬想掙扎一下的時候,直接打斷她:阿雅你想太多了。 2、當阿雅表達對劉德華的崇拜,并向攝影師安利自己的偶像時,大S顯得很不耐煩,讓她閉嘴,甚至說:劉德華并不想有你這樣的粉絲。而在大S自己提到偶像木村拓哉時,卻讓所有人陪著她又哭又笑。 大家覺得大S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沒有在意阿雅的感受,但護妻狂魔汪小菲表示,這就是她們之間的相處方式。
由于這種被欺負的聲音由來已久,連阿雅自己也在節目中預先澄清說,怎么可能受欺負了20年還做朋友的。別人都只是在看表面,但是每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她們總是用行動來支持我。不過這句話也表明,她自己也感覺大家在言語上“不支持她”。
在兩個人的關系中,相處模式是由雙方共同奠定的。在我看來,阿雅是討好型人格,她和朋友之間的相處方式,是她在無意中默許了的。
比如說,在一起游玩的時候,阿雅總是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感受,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貼心的陪襯,當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都是以別人的意見為準。
她每次在被大S這樣對待的時候,都沒有為自己辯解,甚至連面露不悅都沒有,就算心中有些不滿,阿雅還是主動調整好心態,對這些事不再追問。
雖然她私下里曾經跟小S溝通,明確希望小S不要再這樣跟她開玩笑,但是當大家下一次繼續這么做的時候,阿雅并不會生氣、發怒或制止,這讓別人以為她并不當真。 我注意到,團隊里同樣話不多的范曉萱卻沒有這種“待遇”。因為她總是淡淡的,若即若離的樣子,看起來溫柔,實際上很有自己的原則。可以想見,如果大小S這么對她,她可能會當場翻臉。當然,大小S從來也不和范曉萱開這種玩笑。
02 其實,阿雅在這段關系中的討好,剛開始是有跡可循的。
四姐妹結識在臺灣有名的華岡藝校。大小S在節目中曾經說過:阿雅剛開始是不夠資格加入她們的團體的。
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阿雅想要跟耀眼的徐氏姐妹一起玩,就主動承擔起了“被整蠱的老實人”、做隊員之間的協調劑的角色。
不管她說什么,都要被自己的朋友們調侃、挖苦、打壓一下。大小S天生條件好,一直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被喜歡,被追捧,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同樣,她們也會覺得條件沒那么好的阿雅,就該接受現實。
年輕的她們不會換位思考說,阿雅也許并不開心。何況,如果她不開心,為什么不表現出來呢?畢竟,是她自己選擇繼續跟大小S做朋友的。
她們不知道的是,討好型人格的內心里,并不像她們一樣簡單直接。
討好型人格非常常見,在中國,他們的名字就叫——老好人。相信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一個人:
對別人的需求和感受總是很敏感,辦什么事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敢怠慢別人,生怕自己的不周到不貼心會讓對方生氣。
在面對別人過分的要求時,也總是盡量滿足,除非對方太離譜,他們才會心安理得地拒絕,但是拒絕的時候還是會找一些讓對方很舒服的理由。
如果遇到刁難和中傷,也不會發脾氣,總是體諒對方,合理化對方的無禮行為。
而反觀他們自己,一直都是懂事、識大體的代表,從不會提出無理的要求,哪怕是合理的要求,也會惴惴不安,在得到回應之后就會很感激。
受了委屈和冷落也不會出聲,總是自行消化。在相處中,他們總是放低姿態,自動將自己劃入弱小的那一方。
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性格使然”、“天生大度”,誰也不會認真地去探究他們的內心活動。其實,老好人的內心常常陷入在很多的“糾結”之中。
他們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實情緒和真實想法,常常陷入偽裝、妥協、忍耐、付出的漩渦中,因為他們也能意識到自己在每段人際關系中都過度消耗,因此久而久之,他們對待關系就會有種力不從心的疲憊感。
03 電影《被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就是個極端的討好型人格樣本。
小的時候,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妹妹,爸爸總是板著臉,松子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孤獨。
有一次,松子偶然發現,當自己扮鬼臉時,冷若冰霜的爸爸竟然發自內心地對著自己大笑。那一刻,松子悲劇的一生開始了。 因為,她發現,要想被別人看見,就要找對方法,不停地討好。長大之后,她開始討好自己的男朋友,哪怕對方虐待她,讓她當妓女,吸冰毒。只要能夠讓男友看見自己,就算是進地獄她也義無反顧。
松子度過了悲慘的一生,最后死于流浪漢之手。在她臨死之前,反復在說:“生而為人,對不起。”因為她終于發現,自己這輩子,都在隨著別人而起舞,沒有一分鐘是為自己而活。
我的身邊,恰巧也有這樣一位討好型人格的朋友。她聰明漂亮,明明可以靠顏值和才華為所欲為,卻又驚人地善解人意,是我們小團伙中人緣最好的那個。
她總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付出,替我們收拾爛攤子,填窟窿,在她面前,誰都會變得肆無忌憚,有這么一位天使般的朋友,我們都深感幸福指數飆升。
直到大家都長大成熟了,朋友才對我說了很多不為人知心里話:其實,她一直感覺自己的感受總是被我們忽略,總是妥協犧牲的那一個,心里很受傷。
并且,由于我們大家都最喜歡她,她反而更加不安,認為是因為她喜歡付出才“獲此殊榮”。更加覺得我們不可能接受一個“真實的,不想付出的她”。
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像是從來沒有了解過她,我對她說: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你是在委屈自己,我以為你就是天生如此啊。
朋友很無奈:怎么可能啊,怎么可能會有永遠付出不生氣的人。
04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一切的煩惱都源自于人際關系。原因就在于,我們在人際關系中,總是處于干涉別人和被別人干涉之中。
討好型人格就是極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眼光和標準里。
他們多成長于一種不安全的氛圍中,年幼的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只有不斷地付出,討好,獲得他人的認同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伴隨著這種相處模式的習得,他們的自尊水平很低,在以后的任何關系中,都不控制不住地去放低自己的姿態。
只有他人的認可,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價值感,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就會整日惶惶不安。 討好型人格的弊端在于,他們活得很辛苦,到頭來,卻并不快樂。
按照別人的意志去生活,就像一個沒有自我,虛構出來的假人,他們需要時時刻刻去揣摩別人的想法,將真實的自己的需求置若罔聞。
而他們真正在意的,只是他人的認可,而不是真正的關系。并且,一旦獲得了認可,又會覺得不安,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份喜歡,于是選擇加倍的付出。
由于真正的我得不到滋養,“好人”的內核,是一個疲倦的靈魂。
05 很多深陷討好型人格的人,都覺得自己無力掙脫。只要一想到拒絕別人,跟別人有沖突,就有一種要命的恐慌感襲來。為了擺脫這種恐慌,他們一次次地選擇低頭,走上付出妥協的老路。
成長總是伴隨著惶恐,因為你要去擁抱不確定。這也是為什么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也不想改變的原因。對他們來說,目前的討好模式,已經是他們的最優選,因為改變,才是更讓他們害怕的事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出來的第一步,反而是接受自己的討好型人格。認識到,是自己主動選擇了這種生存策略,而討好一定給當時的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學會劃清界限。
討好型人格的本質在于界限不清晰。他們的特點之一,是總想為他人負責,而最常見的就是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他們習慣于推己及人,以為自己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那別人的情緒也一定很容易隨著其他人起伏。
他們需要意識到的是,別人開不開心是別人的事,并不是由你的行為決定的,就算你做到一百分,他們也可以不開心。同樣,哪怕你做錯了,別人也有能力選擇不受你影響,繼續開心。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知道,每個人都大可以放心做自己,別人選擇開心或不開心,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如果總是想為他人的情緒負責,那么誰來為你的情緒負責呢?如果每個人都能守住自己的界限,那么世界會簡單清爽很多。 自由就是能夠被討厭。
小心檢視,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為他人活了一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