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了一些事情的發生,比如眼睜睜地看著家人跳進了保健品騙局……眼睜睜地看著老人陷入投資理財騙局……眼睜睜地看著家人陷入電信詐騙騙局…… 你絕望了……你勸自己:還能怎么辦呢?一個陷入迷局的人,是不能叫醒的…… 但是有人沒有放棄!他不惜越界,他證明了,只要去做就有效果。 近日,南京晨報報道了一個案例,一個支付寶客服人員鍥而不舍地給客戶打電話,極力阻止客戶給詐騙機構轉錢,最后他的戰斗只贏了一半,支付寶的轉賬被攔下,也阻止了通過微信轉賬的第二筆5000元…… 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電信詐騙故事…… 黃先生,50多歲,南京人,最近周轉不靈急需3萬元,就像知道了黃先生的難處,一條短信發過來。 “低息貸款,最高可以貸20萬、率非常低,免手續費,幾分鐘下款。”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缺什么來什么…… “天上掉餡餅,不是陷阱就是圈套”。但黃先生沒有意識到,一場騙局在悄悄地展開…… 根據短信的提示鏈接,黃先生下載了一款名為農×寶的APP。注冊,驗證身份證、兩個家人身份證號碼,人臉識別,一系列程序顯得真“正規”。填完了自己銀行的放款賬號,黃先生坐等3萬元貸款到賬。 幾分鐘過去了,并沒有到賬。黃先生和APP上的客服窗口對話。一名“高級客服”告訴他,貸款審批已經通過了,黃先生需要繳納前期擔保費用900元。 “高級客服”告訴黃先生這個錢用來買保險,款正常收回來了,這個900元就會退回來。 真有道理!黃先生按對方提示的一個為曾××的個人賬號,打了900元過去。打完款,黃先生安心地去睡午覺了。 午睡醒來,3萬元貸款依然沒有到賬。 但對于已經上鉤的魚,詐騙分子怎么會放過呢!客服說,匯款證明的截圖沒有及時發送,系統被凍結了,必須付4500元才能解凍。 黃先生為了讓貸款能正常下款,于是又按對方的要求,準備給對方轉賬4500元。當他用支付寶轉賬的時候,支付寶提示“該賬號存在欺詐風險”,直接終止了轉賬。 正在黃先生思考這是為什么的時候,支付寶的客服人員正在努力呼叫黃先生…… 但黃先生沒有接電話接受人肉勸說,黃先生正在與“農×寶”的“高級客服”溝通…… “高級客服”讓黃先生趕緊用其他方式支付,并給了他江××的個人賬號,說在他支付成功三分鐘后就可以解凍了。 黃先生使用微信,給對方轉賬了4500元。真快,沒有任何提醒,很快就到賬了。 當然,不出乎你的意料,“農×寶”APP頁面顯示賬號已經解凍,貸款依然沒有到賬。騙子當然還沒有吃飽…… “農×寶”的高級客服又說,“黃先生最初提供的下款賬號有誤。” 黃先生一查還真錯了一位數字。怎么會這樣呢? “高級客服”說這是黃先生的失誤,賬戶被鎖定了,需要“回檔”。回檔必須再打5000元。 …… 謝天謝地,這個時候,黃先生終于接聽了支付寶工作人員的電話。 支付寶的客服急切地告訴黃先生: 這是騙局! 那是騙子! 請不要轉帳! 支付寶不讓轉帳! 請也不要用微信轉帳! 請不要用任何形式轉帳! 請不要信! 但黃先生接電話接晚了,他已經通過其他渠道轉賬了4500元,仍然準備再繼續轉賬5000元…… 黃先生終于意識到,貸款還沒到手,怎么就先花了5400元呢! 他還發現了一個詭異的情況:和客服每次聊天的記錄,過幾分鐘就被自動刪除了…… 報道這一故事的記者采訪了支付寶,支付寶說雖然上線了AI智能攔截,但在強制攔截之后,依然有很多消費者寧可相信騙子的說辭。所以支付寶會發起語音外呼,直接電話來勸。 但可惜的是,支付寶客服在這次與詐騙的戰斗中,只贏了一半,黃先生仍然微信支付給騙子4500元,幸好接下來再打款5000元之前被勸住。 支付寶客服攪黃了微信支付這筆業務,算是侵犯了微信支付的“主權”。但這種侵犯,用戶倒是希望看到。 案例中,支付寶三次提醒黃先生,而且終止了轉賬,而微信轉賬時則沒有提醒,順利轉賬成功,也說明各支付平臺的風險控制有區別。 記者在思索,例如,如果各大平臺都可以共享這些有風險的賬號數據庫,或者和警方共享曾經被報案的騙子賬號的數據會不會能攔下更多要掉進陷阱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