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問題來了,廣告系統(tǒng)搭出來是為了掙錢的,怎么才能掙更多的錢呢?這里就要說到廣告流量提升的問題了。 1、廣告指標拆解(暫不討論成本)下面來看幾個簡單的公式: 收入=廣告流量*轉化率 廣告流量=產品用戶數*廣告展示率*廣告點擊率 那么最終得到: 收入=產品用戶數*廣告展示率*廣告點擊率*轉化率
到這里就完了嗎?NONONO,對于互聯(lián)網產品來說,掙錢的廣告可不止一個喲!所以公式還可以拆解為: 收入=產品用戶數*(A廣告展示率*A廣告點擊率*A轉化率 B廣告展示率*B廣告點擊率*B轉化率 ……) 對了,額外說一下,相信大家都知道常規(guī)廣告的投放形式(CPC、CPT、CPM、CPA等等),不同的投放形式對收入的考核也是不一樣的。
以上是整體廣告指標的拆分說明,其中轉化率與廣告業(yè)務密切相關,一般也由專門的業(yè)務部門負責,故本次不詳述,重點來說說——廣告流量。 2、廣告流量提升從上面可以知道,廣告流量=產品用戶數*廣告展示率*廣告點擊率 那么要提升流量,只要提升這三個變量就好啦。 2.1、產品用戶數(一般稱為日活)日活往往是一個產品的核心指標,對于日活的提升方法可能比流量的提升方法還要多,這里不詳述,簡單拆解指標如下: 產品用戶數=新增用戶 留存用戶 回流用戶=新增用戶 之前的新增用戶*留存率 流失用戶*召回率
2.2、廣告展示率(展示/日活)廣告展示率主要反映的是廣告的前端設計邏輯。按照經驗來看,這個是提升流量最快捷的方式,但也是最容易引起用戶反饋的方式,主要手段如下:
2.3、廣告點擊率(點擊/展示)廣告點擊率主要反映的是用戶對廣告的喜好程度,不過也有一定程度的誤點擊(騙點擊)。優(yōu)化點擊率是一門細活,能做的方面非常多。
3、用戶體驗的平衡有廣告就有反饋,哪里有壓迫就有戰(zhàn)爭,這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和用戶體驗的平衡也是流量提升的必經之路。商業(yè)產品和用戶產品相愛相殺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那么怎么才能解決這個矛盾呢? 其實廣告和內容一樣,當需要的用戶看見需要的東西時,用戶不會感到反感甚至是愉悅的。這也反映出廣告投放變化趨勢:考核展示量——考核流量——考核有效流量。其中與有效流量對立的無效流量,就是平衡用戶體驗的核心。 無效流量特征:
3.1、重復展示問題
3.2、無價值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判斷廣告對用戶無價值
以上是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整理,當然二哈也沒有很好的處理商業(yè)化和用戶體驗之間的關系,寫出來也是和大家分享經驗,共同討論。 額外說一下,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均是明知到會傷害用戶,但為了公司運轉商業(yè)化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個時候又沒有精力來做以上問題的分析,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可以粗暴的引入用戶價值來思考,比如單個用戶原ARPU是X元,原日活是M,增加廣告之后貢獻的ARPU是Y元,但是日活降低到N,總價值P=Y*N-X*M,若P為正,那么增加該廣告是值得的。(但實際上這個公式并沒有這么簡單,比如若M-N,主要影響的是核心用戶就得不償失了,所以需要不斷的測算,形成合理評估模型) 這里有個很經典的例子(廣告-體驗正循環(huán)): 在展示率、點擊率不變,且要求收入提升的情況下,用戶體驗越好——用戶數越多——廣告越值錢——適當減少廣告——用戶體驗越好 但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廣告-體驗負循環(huán)): 在展示率、點擊率不變,且要求收入提升的情況下,用戶體驗越差——用戶數越少——廣告越不值錢——適當增加廣告——用戶體驗越差 所有的產品都希望走上正循環(huán),但往往誤入歧途,進入負循環(huán)。 所以作為商業(yè)產品,一定要設置不可逾越的底線,一旦超過了這個底線,那么離負循環(huán)肯定不遠了。 作者:二哈很冷很傲嬌,互聯(lián)網產品狗,碼字很慢,性格尚可 來源:https://www.jianshu.com/p/996b69ef60df 本文由 @二哈很冷很傲嬌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