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城市展示館 舟山城市展示館里有一幅定海古街的3D投影,當三維立體畫動起來,彼時的生活場景像是活了,生動再現。 步入青瓦灰墻的城門,青石板路的兩邊,是鱗次櫛比的窗欄木樓,開始有熙攘的人群走過,時間仿若回去了上世紀。 每座城市鋼筋叢林高樓林立千篇一律, 而我們的生活, 則是從這樣的背街小巷中開始。 那時的街巷, 是那個年代小城的主要街道, 也是生活的主場。 兩條街曾是 城關鎮最熱鬧的街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定海西大街,東大街,彼時定海城關鎮最熱鬧的街巷,一度成為繁華的代名詞。當時的西大街以住人為主, 益民商店就在去往中大街的拐角處,沿著西大街再往前走,阿狗飯店就在前邊。而中大飯店則引領著那個年代的人們舌尖上的味道。 老一代人的回憶 “早上有豆腐漿,麻團,豆腐腦,糖糕。中午開始到晚上,都是炒菜?!蹦杲腻X先生,而今西大街“阿三店“的傳承人,當年還是小錢,打小生活在西大街的老宅子里。 在他尚稚嫩的眼中,走幾步路就到的中大飯店,當時就是大飯店的排場?!鞍讼勺篱L板凳,大廳里一桌一桌的放著?!焙枚啻?,小錢拿著媽媽給的錢去飯店里買過什燴羹,打包回家大家一起吃,非常美味。 拐角進入的中大街, 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菜場, 每天凌晨兩三點鐘, 農民就挑著自家種的蔬菜過來賣了。 人聲開始喧囂起來, 喚醒了這條街。 一條街上涵蓋了生活所需 小錢家里住的西大街的房子,是從爺爺奶奶輩傳下來的。他的爺爺奶奶當年在這里開過大餅店,后來還開過鹽店。再后來,鹽店被益民商店收購走了,家里的開店史一度暫停。 生活便利的西大街:小錢就讀的學校就在幾百米開外的縣前街上,近處則有益民商店。雖然百貨公司就在不遠處,然而在他眼中,這家益民商店才稱得上百貨公司,生活中想要的東西都有。 有好吃的大麻餅、桃酥、條子糕、蛋黃餅干,炎炎夏日還有一塊一塊切好的西瓜。家里要用的火油,菜籽油,也都是拿著玻璃瓶子到益民商店去打了來的。 那時西大街雖然店家不多,這條街上貫穿著東西走向的人流,走來過往的人也不少。家住西門的人上山砍了柴來,農民挑了蔬菜,都會挑到這條街,插空練個攤。 “阿三店“ 被傳到現在的“阿三店”,本來也沒店名,小錢的媽媽在家里排行老三,沒有店招的小店被熟人喚作“阿三店“,被朗朗上口地傳了下來。 一來二去,邊上這種小店開始多起來,這條街也愈加熱鬧。每家店的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了起來,增加了學習用品、小禮品。去“阿三店“那里看看,是那個年代學生黨放學相約的好去處。 這條街上人越多,西大街兩邊開店的各家索性搬幾把凳子擱上木板,把自家的店都往街上延展了一部分。 整條街計有五塊青石板的寬度,兩邊各家店鋪都搶占了一塊半石板,西大街瞬間“瘦身”至兩塊青石板寬。 一到學生放學,堪稱這條街上的晚高峰,人流車流鼎沸,走路過去都難。 自家的店約摸二十幾平米,里面擠得滿滿的都是人,起碼要三人看店,才顧得過來。 ![]() ![]() 從最繁華到漸沒落 邊上的店被更多的小吃店服裝店代替 ![]() 錢先生回憶賣流行毛絨玩具的那一陣,大家都從義烏一麻袋一麻袋地進過來,各家門前都堆滿了毛絨絨的大小卡通娃娃,樓上的閣樓也一度變成了倉庫,堆滿了貨。 錢先生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挺有意思。那時候自己還年輕,腦筋也好,店里零零碎碎售賣的東西雖然多,可自己大都也能記得住。 再后來,進貨方便了許多,一個電話打到義烏,就能搞定。然而這條街上的人流開始越來越少,也許是因為大街小巷的拓寬,也許是從馬云的淘寶大行其道開始。 ![]() ![]() ![]() 五年前,錢先生索性將店改作賣喜慶用品為主。每到下半年迎來結婚旺季的時候,店里攢動的人頭漸多,卻再也看不到當年店里人滿為患的昌盛。年復一年,這條街上的人流越來越少邊上原本共同起家的小店,被更多的小吃店,服裝店所代替。 當年的小錢,而今也變成了老錢,成了西大街上老店的唯一堅守者。店里除了喜慶用品,還有上兩年庫存下來的旅游小紀念品,手釧小鏈,防曬衣和游泳衣。一天到晚,店里進來不了幾個人,偶有人進來張望一下,又走了。 ![]() ![]() “這里我最多也就再開兩年就不開了, 回家享福去。 但在家看看電視也什么意思。“ ——老錢喃喃自語中的打算 ![]() 一座城 無論發展多快 總有它當時樣子的印記 我們可能追不上時代發展的快速步伐 那就請好好珍惜時代留給我們的東西 ![]() 記者:朱蔚 實習編輯:黃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