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渣”的詩人,非元稹莫屬。 元稹“辜負”過很多女孩子,其中,最無辜的當屬他的初戀,名雙文者,據(jù)說就是《鶯鶯傳》的原型。 《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是元稹所作的一部傳奇小說。寫的是張生與崔鶯鶯戀愛,后來又將她遺棄的故事。 唐貞元年間,書生張生在軍人騷亂中保護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親,由此識得表妹崔鶯鶯。 崔鶯鶯的俏麗讓張生頓生愛慕。后來,在鶯鶯丫環(huán)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下,終于花好月圓。自此之后,鶯鶯“朝隱而出,暮隱而人”,與張生私會。 后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崔鶯鶯一直癡情等候。 但張生終于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還搬出商紂,周幽王亡國的例子,證明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 一年多后,鶯鶯另嫁,張生也另娶。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 張生十分堅持,崔鶯鶯暗地里寫了一首詩送給張生: 自従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數(shù)日后張生離去,鶯鶯又寫詩決絕: 棄置今何道,當阿且自親。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在這兩首詩中,可見崔鶯鶯對于張生的始亂終棄,是心懷所怨的。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我愛你,思念著你,卻又為你的始亂終棄而感到羞恥。 在整件事情中,崔鶯鶯都是最受傷的那一個,在封建社會,作為女子,名節(jié)是尤為重要的。當張生始亂終棄之后,崔鶯鶯要面對的是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這是張生體會不到的。 在最后,崔鶯鶯頗為大氣,她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將你從前對我的情意,卻憐惜現(xiàn)在在你身邊的人吧!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也成為流傳的名句。 在《鶯鶯傳》中,我們可見女子在社會上的艱難。 崔鶯鶯被始亂終棄,張生最后還和友人說她是“妖人”“尤物”,會給他人帶來禍患,自己無德消除,所以,和鶯鶯斷絕了往來。 在《鶯鶯傳》的最后,當時人們還稱贊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于補過”。小說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美化張生,為他的薄幸行為辯護。 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男子始亂終棄后,還可以寫文章為自己洗白,甚至還誣蔑女子是“妖人”,張生的行為真是令人不齒。 好在,世人的眼光是雪亮的。《鶯鶯傳》一出,世人都同情鶯鶯的遭遇,憎惡張生的負心。 據(jù)說,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元稹。 在宋代時,學者王铚考證張生為元稹本人,后世多持這種看法。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鶯鶯傳》者,……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想一想,如果元稹真的是張生的原型,那么,這個就真是太渣了,始亂終棄就算了,還寫文章來為自己洗白,洗白自己就算了。還要誣蔑曾經(jīng)相愛過的女子。 封建社會已經(jīng)遠去,崔鶯鶯也成為了歷史。但是,始亂終棄的故事卻一直在上演。現(xiàn)代文明社會,男女平等,不論是男是女,都應該自立自強,當愛人離開的時候,依然能夠瀟灑轉(zhuǎn)身,并淡淡地說一句: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明天就是七夕了,是愛情的節(jié)日,隱娘祝愿所有人:愿你的深情不被辜負。 |
|
來自: 洲88ue3kj25b5l > 《文學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