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中國古代出版的鼎盛時期,不僅誕生了四大名著,在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面也有許多著作問世,影響最為久遠的莫過于《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三部,這三部書可謂字字珠璣,簡潔明了,一看即懂,被后人稱為“明清三大處世奇書”,書中絕大多數道理,放到今天仍然受用。 下面,朗讀君精選了三部奇書中對我們當代人最有價值的部分,以饗大家。 一、細細品味《菜根譚》,你的心智會越來越明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菜根譚》,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以精煉雋秀、雅俗共賞的文字,道出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人生寶訓,如和風細雨滌蕩心靈。 閑余時間,沏一杯清茶,細味《菜根譚》,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明。 1、為人低調,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菜根譚》 一個“低”字,卻演繹出了深厚的境界,風范,哲學。 李嘉誠曾給自己的兒子開出了一條訓詞:“樹大招風,低調做人。”古往今來多少成功者,都是從中領悟處世之道。三國時諸葛亮對蜀國居功至偉,劉備本想以皇位想讓,但諸葛亮謹守屬臣本分,低調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讓后人敬佩不已。 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能為人著想,能顧全大局,能合作共贏。更進一步,讓自己擁有超脫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 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2、遠小人,近君子,方為上策 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菜根譚》 意思是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對他們恭敬服帖并不難,難的是遵守適當的禮節。 很多人對一些地位或者聲望較高的人,一般都會以禮相待,但這種情況下,最難做到的是禮節有度,往往很多人因過度贊揚從而突顯奉承阿諛之態。 唐朝李林甫擔任宰相時,(對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受到皇上看重或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必定千方百計地排斥他們。他尤其妒忌由文學才能而進宮的士人,有時表面上裝出友好的樣子,用甜言蜜語相交,而暗中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之“口有蜜,腹有劍”。 為人處世應懂得對待小人稱贊之言,切不可沾沾自喜。“寧為小人所忌毀,勿為小人所媒悅。”《菜根譚》的這句警示名言應當謹記,這樣方可在處世中游刃有余。 3、你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 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 ——《菜根譚》 在閑時靜中仍能努力精進,可以補充腦力,為人生增值。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主政荊州。他視察戰船制造進展期間,發現地上到處扔著木屑和竹頭。于是吩咐手下將殘余用料收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后來新年期間,荊州大雪,除雪后地面濕滑。陶侃吩咐將舊年收好的木屑拿出來,灑在路上,一下子就解決了官員出入困難的問題。陶侃死后,大將桓溫征戰四川,但發現裝戰船用的竹釘不足。這時有人想起了陶侃儲存下來的竹頭,原本的“廢物”終于派上了用場。 人一忙碌起來,暈頭轉向。閑時不放過,為的就是要抵御忙碌時的緊張抓狂。 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靜”是心理上閑適自然,暫時不需要行動的狀態。在安靜時適度放空自己,有利于調整情緒;但是不能耽于空想無益之事,應學會馳騁想象力,到行動時果斷執行。 俗語說一動不如一靜。而動時能得到多大效益,取決于靜時能理出多少頭緒。 因此,為自己的人生事業做積蓄、做準備的機會有很多。而許多人之所以認為自己沒有時間,這就不是客觀環境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4、話不宜多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菜根譚》 獨處守心,群處守口。話太多的人容易遭受禍患。 《周易》里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有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話說得多。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墨子曾回答他的學生子禽說:話說個沒完沒了有什么好處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雞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實踐證明,言之有物,正確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能夠給自己增添魅力、贏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機會。 5、讓別人一步,分別人一點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菜根譚》 在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 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嘗。這是為人處事一種最安樂的方法。 你讓步別人,別人心里會記得。你分給別人,別人心里會感激。 二、《圍爐夜話》:給人留點余地,自己守住良心 1、踏實做事,寬厚做人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圍爐夜話》 大意:處事輕浮,耐不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為人永遠抱著吃虧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感悟:耐不得麻煩,反映的是心的浮躁,浮躁則淺薄;耐住麻煩,踏實下來做事,則就是修煉。人肯吃小虧,終不吃大虧,因為大虧正是不吃小虧累積來的。 2、私心是毒藥,忍耐是素質 欲利己,便是害己 肯下人,終能上人 ——《圍爐夜話》 大意:想要對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夠屈居人下而無怨言,終有一天也能居于人上。 感悟:老想對自己有利,這是私心重,自私之人從來不受歡迎,路會越走越窄。能甘居人下,是具備忍耐之性,懂得等待時機,這是成大事者的必備素質。 3、忠厚是第一人品,勤儉為最高家道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圍爐夜話》 大意:在社會上為人處事,應當以忠厚的人為效法對象;傳于后代的只要能得勤勞和儉樸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感悟:多交些忠厚的朋友,近朱者赤,耳濡目染,自己也能做個忠厚人。儉樸則能節省,勤勞則能開源,家自然能興盛長久。 4、為人處世,莫過于老老實實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 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 樸實渾厚,初無甚奇 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圍爐夜話》 大意:凡事都斤斤計較、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但是敗壞祖宗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么特別的表現,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歷久不衰的,必定是這種人。 感悟:人品有問題,也是一種敗家。厚道積德,福能澤及子孫。 5、為人忌清高,居心宜正直 和平處事,勿矯俗為高 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圍爐夜話》 大意: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不要故意違背習俗,自命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剛直,不設計機巧,自認為聰明。 感悟:入鄉隨俗,和光同塵,這是心里裝著別人,并與人為善。機心巧詐,一回兩回或許能騙過別人,時間久了誰都看得出來。 6、給人留余地,自己守良心 求個良心管我 留些余地處人 ——《圍爐夜話》 大意:守住自己的良心以約束自己,與人相處多給別人留些余地。 感悟:良心和余地,是永遠不嫌多的兩樣東西。 三、《小窗幽記》:寥寥幾句話,做個明白人 1、交友講義氣,做人簡單來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小窗幽記》 大意:交朋友應該帶著三分俠義氣,做人要保存一點素凈心。 感悟:俠氣和素心,當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稀缺。警,醒。 2、高興時別許諾,生氣時懂沉默 喜時之言多失信 怒時之言多失體 ——《小窗幽記》 大意:高興時說的話多半沒信用,發怒時說的話多半失體面。 感悟:切忌,切記。 3、有修養的四個指標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小窗幽記》 大意:遇到大事和難事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擔當。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胸襟和氣度。遇到讓人或喜或怒的事情時,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涵養。在與眾人同行同止時,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識。 感悟:經得住考驗,才是真修養。人別看他怎么說,要看他怎么做。 4、真正的交友之道 先淡后濃,先疏后親 先達后近,交友道也 ——《小窗幽記》 大意:交朋友,要先淡薄而后濃郁,先疏遠而后親近,先接觸而后相知,這才是交朋友的正確方法。 感悟:時間積淀的醇厚,是永遠無法速成的。 5、修養自己的最好方法 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 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氣 ——《小窗幽記》 大意:守安詳恬淡以修養大道,處低下卑賤以修養品德;去掉怨怒以修養性情,減少欲望以修養真氣。 感悟:有件事情很奇怪可是又不能不信服——好的心性素質,往往是從壞的處境來的。 6、處世精髓,不過就是留有余地 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 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 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 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 凡光,留不盡之意則趣多 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小窗幽記》 大意:做事留一點余地就會變得圓滿,東西留一點余地就會富裕使用,感情留一點余地就會意味深遠,說話留一點余地就會余味猶存,興致留一點余地就會增加情趣,才華留一點余地就會神韻飽滿。 感悟:相信很多人都對此有體會。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不滿才有回旋和發展,太滿就沒了空間,不是憋死就是撐死。凡事留余地,最妙。這是道家智慧的精髓之一。 7、銘記這四點,不壞事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小窗幽記》 大意:不可趁著興奮而輕易許諾,不可因為醉意而生嗔怒,不可趁著快活而多生事端,不可因為疲倦而辦事有頭無尾。 感悟:永遠記住一句話——非常狀態下的一切,都不可信。藝術除外。 9、活出精氣神,就靠三個字 寡思慮以養神 剪欲色以養精 靖言語以養氣 ——《小窗幽記》 大意:寡思少慮以涵養精神,袪除色欲以涵養精元,減少言語以涵養精氣。 感悟:從道家來說,思慮重的確耗神,欲望重的確損精,話語多的確傷氣。 朗讀君特意去尋來了這套最適合現代人讀的《菜根譚》,不止注釋齊全,譯文權威,還配了大師賞析,發掘書中所蘊含的文化智慧,使其在當下煥發光彩。 現在下單 專享價88元 ▼ 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細品《菜根譚》,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明。 面對生活中各種欲望,書中態度鮮明:
貪念一出現就當消滅,否則就遺患無窮,為商從政尤要警戒。 當你陷入人際困局、職場是非,面對命運不公,書里則堅信:
人不可能總是幸運,只要不斷修煉心性,培養堅定的意志,上天又能拿我怎樣? 生活中,對越親近的人,我們總越缺乏耐心,書里提醒道:
對孩子和其他家人的過錯,切忌打罵交加和冷嘲熱諷,像春風一樣用愛用耐心才是家的樣子。 這本《菜根譚》,和《小窗幽記》《圍爐夜話》并稱“中國三大處世奇書”,修身養性的三大經典讀本,朗讀君君也一并找齊。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 不論是春風得意時還是失意低谷期,朗讀君都希望,你能找到人生那把金色鑰匙。 |
|
來自: 過客而已9fl12i > 《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