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中 源 根 儒家的孝文化 起源篇 我們都是傳說 由于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 而有些地方,在7月14日過,據說是因在宋朝末年,人們正準備過節的時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節日就這樣提前了。 ![]() 各地風俗 3、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天臺中元節吃“餃餅”,又有放路燈的習俗。 不管怎么說,中元節文化雖與祭祀相關,但是從中元節的傳說中來看,可深切體會到中元節祭祀的重要意義還是在于孝,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和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的存在。所以,都已經處在新時代的小伙伴們,也應該跳脫鬼神的角度,敬孝先人,感恩父母,相親相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