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高血脂),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影響人體健康。中藥有些可降血脂,其中一些也是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給大家參考。 降血脂的10種中藥 1. 柴胡 現代研究發現,柴胡皂苷有降血脂的作用。 柴胡味苦,性微酸,無毒。功效為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可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神農本草經》中曾描述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現代研究,柴胡皂苷有降血脂作用。 2. 姜黃 姜黃主要功用是破血、行氣,但懷孕婦女慎用。 姜黃,又稱黃姜,為姜科姜黃屬植物,其根莖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喱的主要香料之一,嘗起來苦而辛,帶點土味。主成分姜黃素(curcumin)具有醫療保健效果。 姜黃主要功用是破血、行氣,有興奮子宮的作用,使子宮陣發性收縮,懷孕婦女慎用。姜黃有助于免疫系統、對抗氧化、預防癌癥等。姜黃能增加膽汁形成和分泌,使糞便中排泄的膽酸和膽固醇增加。 3. 山楂 山楂主要的藥物成分是大分子單寧,用于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山楂,又稱大紅果,是薔薇科蘋果亞科的植物,山楂的成熟果實可生用,或炒黃焦入藥,被廣泛用于制造糖葫蘆、山楂餅、山楂糕等酸甜食物。 山楂主要的藥物成分是大分子單寧,用于擴張冠狀動脈血管、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山楂還內含山楂酸、蘋果酸、枸櫞酸、咖啡酸、內脂、脂肪、金絲桃苷、解脂酶、鞣質、蛋白質、槲皮素、核黃素、胡蘿卜素、糖類及維生素類等多種成分。動物實驗,家兔連服山楂3周后,血清膽固醇顯著下降。 4. 大黃 大黃是中醫常用的通便瀉火藥物,大苦大寒,可降血脂。 大黃是中醫常用的通便瀉火藥物,藥性峻利,性大苦大寒,大黃的根和莖含豐富的蒽醌類化合物,如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 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酸(Rhein)等,有輕瀉的作用。 大黃的葉片不適宜食用,莖可作食用,一般用于制作餡餅,或為其他食物帶來餡餅的味道。大黃的莖跟覆盆子與糖一起煮四小時,可作甜品、果醬或西式餡餅的餡料。 大黃藥用其干燥根莖,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五經。具瀉熱通便、破積行瘀、清濕熱功能。藥理研究,大黃能降血壓、降膽固醇。 5. 澤瀉 澤瀉有抗脂肪肝作用。 澤瀉,多年生草木,根狀莖是傳統中藥之一,性寒,具有利水滲濕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腹滿、泄瀉、淋濁等癥。澤瀉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內含糠醛、生物堿、植物甾醇、天門冬素,有抗脂肪肝作用。 6. 決明子 決明子治療高脂血癥有一定療效。 決明子,又名草決明,是“決明”的種子,常用中藥,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的功效。主治高血壓、頭痛、眩暈、急性結膜炎、角膜潰瘍、青光眼、癰癤瘡瘍等癥。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含蒽甙類物質,分解后產生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酸、大黃酚及葡萄糖等。決明子治療高脂血癥有一定療效。 7. 虎杖 虎杖有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作用。 虎杖,蓼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堅硬的黃色木質根莖,蔓延各處。莖有節且中空,像一支手杖。 虎杖的根莖都可以入藥,苦寒,破泄清熱、涼血解毒、通絡止痛、退黃通淋、化痰止咳。現代研究,含虎杖甙、黃酮等。虎杖甙水解后生成大黃素,有瀉下作用。實驗證明,虎杖有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作用。 8. 靈芝 靈芝主治疲乏失眠、高膽固醇血癥、腦血管硬化等。 靈芝,又稱仙草。古代認為靈芝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視為仙草。 藥用其子實體,性溫,味甘淡,含甾醇、生物堿、蛋白質、多糖、氨基酸、酶類等。具益精氣、強筋骨之功效,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腦血管硬化等。 9. 何首烏 何首烏能減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狀如人形。《開寶本草》稱何首烏“黑須發,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中國古代“四仙藥”(何首烏、黃精、地黃與靈芝)之一。 何首烏含豐富的卵磷脂、淀粉等,有助于脂肪運轉,其蒽酯衍生物,主要為大黃酚及大黃瀉素,其次為大黃酸、大黃素甲醚等,能使腸蠕動增強和抑制膽固醇吸收。何首烏還能減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10. 人參 人參中的人參甙能抑制動物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 人參是五加科植物,具有肉質的根,可藥用。人參中的人參甙能抑制動物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當高膽固醇血癥發生時,能使膽固醇降低。 |
|
來自: 簡單2dlygc4ma3 >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