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力活動 * 體力活動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縮導致能量消耗明顯增加的各種身體活動,一般包括職業勞動、交通中的體力活動、閑暇時間體力活動(鍛煉等)及家務勞動等4個方面。 * 缺乏體力活動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以往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改變,從家務到出行,從勞作到鍛煉,這些基本的體力活動似乎都已從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信息化的“便捷”“舒適”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使現代人越來越懶,由于缺乏體力活動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 * 數據統計 * 缺乏體力活動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10%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可歸因于體力活動不足。北京阜外醫院教授武陽豐發表報告說,與步行上下班者相比,坐車上下班者患超重/肥胖的風險增加了18%;與上班靜坐時間比例小于30%的人相比,靜坐時間超過60%者患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膽固醇的風險分別增加了20%、32%和31%。 * 體力活動缺乏的危害 * ![]() ![]() 一項大型國際臨床試驗——國際腦卒中研究表明,體力活動不足是僅次于高血壓的第二位腦卒中危險因素。另一項研究表明無體力活動使發生腦卒中或TIA的風險增加20%。 * 有效的體力活動 * ![]() ![]() ![]() 體力活動偏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病率降低。每天體育鍛煉超過30分鐘可以有效預防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等腦卒中危險因素,降低腦卒中發病風險;同時,體力鍛煉能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動速度,從而減少血栓的形成,延緩或者避免腦卒中發生。體力活動適用于任何年齡層預防腦卒中,并且年輕人群受益程度更多。 * 專家提示* ![]() ![]()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教授常翠青說,體力活動的運動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有利于心肺功能;二是無氧運動,如舉重、跳躍、快跑,可增強肌肉力量;三是屈曲和伸展運動,如太極拳、韻律操,可增強機體的柔韌性,預防肌肉和關節損傷。但體力活動與藥物一樣,有個適度問題。如何判斷體力活動不足呢?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楊功煥認為,一個人一周活動少于3次,每次少于20分鐘,即為不合格。 * 運動處方* ![]() ![]() ![]() 需要做多少運動才能促進和保持健康呢?根據不同人群,常翠青開出了以下“運動處方”:對于健康的成年人,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是預防疾病的最低要求,運動形式最好三種類型都要涉及,可以分2—3次完成;青年人每天至少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60分鐘,同時每周至少參加能夠增強肌肉力量、促進骨骼生長的鍛煉,比如游泳、變速跑等;老年人身體功能衰退,腿部肌肉萎縮,骨質大量流失,容易發生骨折等疾病,應該重點鍛煉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平衡能力,每天堅持散步、做廣播操、單腳站立等是不錯的選擇。 * 官方推薦 * ![]() ![]() ![]() 國際醫學界推薦的可以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的體力活動量為:每周活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強度為中等。其判斷標準是:稍微感覺疲勞,且心率相當于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 -年齡)的60%-70%。一般的輕體力活動、斷斷續續的體育鍛煉不能達到預防腦卒中的作用,已發生腦卒中的患者也應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漸加強恢復鍛煉,從而預防腦卒中復發。 ![]() 參考資料: 1. 國家體育總局網站《體力活動不足誘發慢性病》 2.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 ![]() |
|
來自: 文同2ihf5teu6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