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每個禮拜有70個小時花在思考投資上。——查理·芒格 他們往往對投資不屑一顧,言談間永遠是冒險、賭博這樣的詞匯。索普的經典著作《擊敗莊家》,榮登《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即便穿著唯一的冬裝(破舊的厚褲子和帶兜帽的夾克), 受環境所限,他只能在公立學校求學,必須自學大量知識,6歲的他,可以熟練背誦英格蘭歷史上歷任國王和王后的名號,這樣的記憶力,決定了他日后在賭桌上驚人的算牌能力。“即使是看不見的事物也會遵循一定的規則,而我能通過思考來理解這些規則,并運用它們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從童年時起就激勵著我。”索普說。1949年8月,17歲的索普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事后看來,我非常慶幸自己未來的興趣和職業都在物理和數學的領域內。而幾十年后,每當我想要從有機化學中探尋一些延年益壽的點子時, 在這里,他認識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薇薇安·斯尼塔。她常常花幾個小時幫索普拍攝輪盤賭小白球的運動情況,她也常常會模擬21點發牌上千次,好讓索普練習計牌;這是我第一次親臨拉斯維加斯,它給我留下了矛盾而生動的印象。這些和公園里的那些無家可歸者,那些“夢想”陰暗面的犧牲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是一段無法擺脫的回憶:那些容易受騙的人在金光閃閃的游樂場里被引誘去賭一場從數學上來看必定會輸的游戲。而僅有的少數贏家則會像海報明星般被四處宣傳,吸引更多的賭徒頻繁下重注而輸錢,乃至破產。 在此之前,他唯一的賭博經歷僅僅是向老虎機里扔幾個硬幣。從拉斯維加斯回來后,索普開始瘋狂沉迷于賭博策略研究,莊家輕蔑地說:“我勸你還是再增加些籌碼,因為你很快就需要它們了。”第一種是,不論優勢大小,比方說只有1%的優勢, 都直接下到最高注碼,他稱之為“豪賭”。這種賭法可以贏最多錢,但是賭金波動驚人,需要海量的賭資來彌補其間可能出現的損失。更穩妥的第二套方案:當優勢在1%左右時,就下注之前輸掉的2倍數額;優勢在2%的 時候下注4倍;以此類推,最后在5%的時候下注10倍數額的籌碼。在第一家賭場里,他從1到10美元的小籌碼開始下注,第三家賭場,索普把賭注提升到10到100美元的范圍,這是他計算過的在10000美元賭資內的最高安全下注范圍。“21點的魅力在于,只要單純地坐下來思考,就能想出獲勝之道,而且強烈的好奇心也驅使我探索未知的賭博世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21點賭博還將繼續教給我很多東西,包括如何投資和處世。”和剛開始接觸21點一樣,早期的經歷也給索普留下深刻的教訓就在每股40美元的時候買入了100股奧特萊特的股份,這是典型的賭徒心理:輸錢的時候會想繼續賭直到回本。比起關注經濟原理,選擇了一個無關的參考標準——買入價,根據他們的數字,那些貝氏信用等級為AAA的保險公司,結果,他們預測的那條驚人的上升軌道在索普剛買入后就結束了,除非你有充足的證據支持,不然絕不要假設投資人所謂的“慣性”——價格持續上升或下降的趨勢,會保持下去。索普說:“關于投資我還犯過許多錯誤,在這堂由‘市場先生’講解的基礎投資課程里, 我還欠他很多‘學費’”。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生院院長拉爾夫·沃爾·杰拉德,大公司的股票在兩年內平均賺了38%,而小公司則有驚人的150%。這個才剛接觸投資幾年,并且近幾年的投資表現只有20%的收益率的投資人。“沃倫是一個語速特別快的人,帶著內布拉斯加州的口音吐出一連串的笑話、逸事和富有哲理的諺語。他十分熱愛玩橋牌,并且對于邏輯、數學、量化有著天生的興趣和熱愛。”巴菲特對公司進行估值,目的在于用異常低廉的價格購買股票,在他眼中,這種機會通常出現在投資者對單個企業或者股市過分悲觀的時候,他會去尋找同一家公司的各種不同的證券產品中被誤估的證券,“巴菲特對于我的評價一定非常好,不然杰拉德夫婦也不會加入我們的基金。投資給由他管理的那家經營困難的小紡織品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969年,索普與證券經紀人杰伊·里根(Jay Regan)合組對沖基金。1969年11月3日,索普的對沖基金公司正式開張。當天,《華爾街日報》在報道市場崩潰以及幾家對沖基金倒閉的內容夾縫里,只有1972年標普的18.5%好于他的組合表現的12%。但索普認為,這反而表明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在得知自己的著作《第22條軍規》的所有收入甚至比不上聚會主人一天的收入時做何感想。無論是在大蕭條的童年時期,在當初的賭場,還是在華爾街, 這是一本查理·芒格也在看的書,在這本書中,愛德華·索普親筆敘述他是如何擊敗莊家和戰勝市場的。作為偉大的量化投資鼻祖,他是如何在華爾街掀起一場金融革命的?這本書將為你講述這一切背后真實而又不可思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