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經典散文精選美文,我們一起品讀。 本文來源于: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家,是我們在世上最初的立身之地,關乎人一生的命運軌跡。 許多人問,如何才能讓家庭興旺,一家人和睦快樂呢? 其實很簡單,不過四個字:善待家人。 《禮記》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夫婦互敬,一個家,便開始走向興旺。
一個女同事嗓門很大,在家里常常發脾氣,動不動就對家人大聲責罵。 丈夫回到家,擔心地告訴她昨晚放進洗衣機的臟衣服忘記洗了,現在馬上洗,她沒說話,搖搖頭表示沒事。 兒子放學回家,看到自己媽媽正在做飯,小心翼翼地跑過去說自己考試沒考好,讓媽媽不要罵他,下次一定考好。 同事摸了摸兒子的頭,笑著擺了擺手。 晚上吃飯的時候,飯桌上的氣氛不同以往,顯得十分溫馨,兒子開心地說:“媽媽,你今天真漂亮!” 同事問為什么? 兒子說:“因為媽媽今天一天都沒生氣,都是笑臉!” 那一刻同事很動容,她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早上她因為嗓子痛去看過醫生,醫生告訴她,就是因為她平時經常發脾氣,大聲說話,所以嗓子才會發炎腫痛,讓她以后溫聲細語。 她沒想到,善待自己的家人,家的氛圍竟有如此大的改變。 我們出門在外,待人接物常常表現得溫和有禮,態度平和有耐心。 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對父母,面對我們的另一半,甚至是自己的小孩,卻常常表現得不耐煩,暴躁,刻薄,冷漠。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光怪陸離,家總是那片可以治愈你的凈土。 有時候,一個笑容,都會讓整個家都變得光明、溫暖。
張武齡是民初有名的教育家。 他教育出的十位兒女,個個優秀,長大后都成了社會上的棟梁。 別人問他是如何把十位孩子都培養成才的,張武齡告訴大家,關鍵在于善待自己的孩子。 在張武齡家中,任何地方孩子們都可以自由進出。父親最珍愛的藏書,孩子們可以隨意翻看。 張家的孩子無論男女,都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愛好。 即便孩子犯了錯,也不會隨意打罵,而是循循善誘,溫和地教導他們。 有一年除夕,父親張武齡撞見孩子們正和一些工人丟骰子、玩骨牌,每盤下幾分錢的注。賭博這事,他深惡痛絕,哪怕子女們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 張武齡沒有責罵任何人,他和子女們談了個條件: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師學唱昆曲,還可以上臺表演。 許多年后,我讀到這里,豁然明白如今所提倡的“愛與自由”,就是張武齡的教育方式,善待孩子,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成長,同時在原則問題嚴謹處理。 這樣的教育,孩子自然個個優秀,家族也跟著世代興旺。
上海某事業單位,一位安徽母親來找兒子,原因是兒子很久沒回家了,想看看他過得好不好。 結果這位兒子看到衣衫襤褸的母親,為了自己的面子,竟然在單位稱母親是保姆,并要趕她走。 同事們發現他個如此冷血的人,漸漸都疏遠了他,他的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他的妻子知道這件事后,覺得他不是一個可托付的人,也想著要離開他。 這件事不僅影響了別人對他的看法,還會將這情緒反作用在自己身上,影響他的事業和運氣。 不善待家人的人,沒有做人的基本涵養,既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也守不住自己的家,更談不上讓家庭興旺了。
林語堂說過,不同的人對“孝順”二字的理解,雖然會有些許不同,但對于“孝順”行為的實施,卻是大體相同的。 我們發自內心地愛父母,并不是把盡孝當成一種責任,這種愛,是不需要理由的。 電視劇《都挺好》里面的蘇明玉就懂得如何善待家人。 按照蘇明玉和父母的約定,她不需要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母親的離世、父親的贍養,她都盡全力處理。原本分崩離析的家,也因此重新團聚了起來。
這世上,只有家人,能夠不求回報、毫無保留地愛著我們。 對待家人,多懷一份感恩之心,多懷一份體諒之情。 趁還能好好說話的時候就好好說話吧,能不計較不生氣的時候就不要耿耿于懷了。 有人說:“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無論你遇見誰,他們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茫茫人海間,這一輩子能牽手成為一個家人,本身就不容易。 人這一輩子,很長,也很短。 所以啊,趁一切都不晚,趁一切都來得及,好好去愛你的家人。 一個家庭和諧興旺,很多人會認為是他們家風水好。 其實,不是風水養人,而是人養風水。 志向再遠大,工作再繁忙,也記得好好善待自己的家人。 愿我們都能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家人。 因為,他們最值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