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出師表》的讀者一定對費祎這個名字不陌生。在短短的出師表中,費祎的名字就出現了三次之多。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之慢咎,以彰其咎”。 再舉一個諸葛亮看重費祎的例子。公元225年,諸葛亮征討南中而還,朝中百官遠迎數十里,其中不少人比費祎資格老、官職高,但諸葛亮卻特邀費祎上車同行,大家紛紛羨慕嫉妒恨。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積勞成疾。后主劉禪特意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來探望,并詢問丞相百年之后,繼任者選誰。諸葛亮說,“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李福又問,蔣琬之后,誰可以勝任。諸葛亮說,費祎可以接替。李福再問費祎之后,諸葛亮不再作答了。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益部耆舊雜記》中記載的。 費祎確實很有能力,他當了尚書令之后,軍事大事雖多,卻能輕松應對,甚至還能抽出時間來飲酒看戲。有一次,他因公外出,讓董允暫代其事,董允干了幾天就累吐了,不禁感嘆:費公的能力實在遠非我所能及。 公元252年,劉禪命費祎開府,正式成為百官之首。到了年底的時候,愛喝酒的費祎在駐地漢壽大宴百官。因為位高權重,大家紛紛跑過來向他敬酒,費祎很高興,就多喝了幾杯,不料出事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官員在跑過來敬酒時,忽然從袖子里掏出了一把鋒利的匕首,費祎此時已經喝的迷迷糊糊,根本來不及反應,結果就被那個人用匕首殺死了。 這個行刺的官員是誰?他就是左將軍郭修,實際身份是費祎的參謀。一般來說參謀跟主官的關系很親密啊,郭修為什么要刺殺費祎呢? 曹魏方面的說法是這樣的。原來,郭修是曹魏降將,他被姜維俘虜后,假意投降,一直想借機行刺劉禪,都沒得手,于是,退而求其次,利用酒會刺殺了費祎。 為了滅敵人的銳氣長自己的威風,當時的魏主曹芳當即下了一道旨意,追封郭修為長樂侯,食邑千戶,并且拜郭循的兒子為奉車都尉,賜銀千餅,絹千匹。 費祎被殺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也有人認為這是姜維在幕后操縱,因為費祎不贊成北伐,每次姜維出征只給他一萬兵馬,姜維為了全面掌握蜀漢軍權,就派郭修刺殺了費祎。 從費祎死后,姜維獲利最大來看,所以這種推測也是很有道理的。為了洗脫嫌疑。姜維便在朝臣中散布謠言:說郭循早懷謀反之心,好幾次想刺殺后主劉禪都沒有得手。 可惜的是,費祎的死,給蜀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后果,因為費祎是諸葛亮最器重的接班人,他死之后蜀漢再無宰相之才。姜維派人刺殺費祎表面上是為了繼承諸葛亮遺志,其實卻加劇了蜀漢的滅亡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