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詩文中包含著各種名言警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你還記得哪句曾是你的座右銘嗎? 古詩詞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4.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5.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6.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7.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9.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11.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12.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游西山村》 1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6.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17.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18.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9.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22.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23.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24.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詩》 25.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6.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27.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沁園春·長沙》 2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9.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3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31.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2.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3. 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題臨安邸》 34.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 35.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36.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37.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38.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39. 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40.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古文4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2.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4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4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45.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46.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47.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8.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49.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5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1.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 52.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53.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吳承恩 5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55.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壽《三國志》 56.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畫旨》 57. —年之計在于春,—日之計在于晨。——《南陽蕭繹》 58.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經·系辭上》 59.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60.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6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6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63.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6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6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6.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67.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6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69.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0.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71.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 7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73.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李開先《寶劍記》 7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75.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76.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系辭上》 77.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78.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79.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80.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81.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8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8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84.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 85. 百聞不如一見。——《漢書》 86.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7. 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8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89.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馮夢龍《警世通言》 90.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91.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9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書經》 9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9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9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96.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9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98.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爭報恩》 99.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10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10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 《赤壁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