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非王即侯,文章歸納了全球所有博物館所藏中國戰(zhàn)漢時期最高等級盛酒玉器,皆為王侯之物,藝術(shù)美感極強,真正的文化瑰寶。 這里涉及到5種器型,分別為玉杯、玉耳杯、玉卮、玉樽,玉盒,前四種皆為酒器,可見戰(zhàn)漢時期盛行飲酒,無酒不歡。 玉杯:杯,是一個漢語詞匯,漢語拼音是bēi,部首是木。杯是名詞,功能是盛液體。在漢代是王侯盛酒的容器。 玉耳杯:古代的一種飲器。可用來飲酒,也可盛羮。橢圓形,兩側(cè)各有一弧形的耳。史料記載,耳杯最早廣泛使用于戰(zhàn)國時代,盛行于戰(zhàn)國、漢代至?xí)x。亦名“羽觴”,又稱“羽杯”等。 玉卮:卮,(音“至”)是古時一種酒器。其大致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末期,秦時杯、卮并用,流行于漢代,沿用至唐宋時期。卮由蓋和卮身兩部分組成,卮身呈圓筒狀,直壁、深腹、平底,通常有耳,底部有三足。戰(zhàn)國法家經(jīng)典《韓非子》中曾有這樣的論述:“今有千金之玉卮,而無當(dāng),可以盛水乎?”意思是即便是珍貴的玉卮,如果沒有底也盛不了水。其中的“千金之玉卮”也說明了玉卮在先秦時期的稀缺和貴重。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玉卮,常常可見黃金、青銅和玉石相結(jié)合的形式,這一方面利用金屬的延展性加固了玉卮,一方面又節(jié)約了珍貴的玉料,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裝飾的作用。 玉樽:同“尊”、“俎”。樽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ūn,樽為圓柱形,由器身和蓋兩部分組成。《戰(zhàn)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nèi),拔城於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這里的尊即為樽。 玉盒: 蓋與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用途不詳。 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漢代朱雀踏虎銜環(huán)紋玉卮 圖一 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漢代朱雀踏虎銜環(huán)紋玉卮 圖二 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玉卮杯 圖一 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玉卮杯 圖二 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玉卮杯 圖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東漢夔鳳紋玉卮 徐州市博物館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卮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西漢玉卮 戰(zhàn)國晚期西漢早期玉卮 安鄉(xiāng)劉弘墓出土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 銅承露盤高足玉杯 圖一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 銅承露盤高足玉杯 圖二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 銅承露盤高足玉杯 圖三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犀角形玉杯 圖一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犀角形玉杯 圖二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犀角形玉杯 圖三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犀角形玉杯 圖四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玉盒 圖一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玉盒 圖二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銅框玉蓋杯 圖一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銅框玉蓋杯 圖二 美國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東周飾金鳳玉卮 圖一 美國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東周飾金鳳玉卮 圖二 美國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東周飾金鳳玉卮 圖三 西安博物院藏 秦 云紋高足玉杯 1976年西安阿房宮遺址出土 臺北故宮博物院西漢單柄云紋玉杯 圖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西漢單柄云紋玉杯 圖二 西安博物院 杜陵出土 漢代最高等級玉杯 漢宣帝御用品 西安博物院 西漢玉杯 西安咸陽博物館 西漢玉杯 圖一 西安咸陽博物館 西漢玉杯 圖二 阜陽博物館 西漢 鎏金銅座玉杯 1975年安徽阜陽渦陽(現(xiàn)亳州渦陽)石弓公社稽山漢墓出土 戰(zhàn)國晚期 秦代玉杯 貴縣羅泊灣出土 戰(zhàn)國晚期西漢早期玉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戰(zhàn)國晚期西漢早期玉杯 徐州獅子山出土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鎏金銅框玉卮 圖一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鎏金銅框玉卮 圖二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鎏金銅框玉卮 圖三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鎏金銅框玉卮 圖四 西漢玉樽 安鄉(xiāng)劉弘墓出土 揚州市博物館 揚州邗江甘泉出土 西漢玉樽 江西南昌?;韬蚰钩鐾恋奈鳚h玉耳杯 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 西漢玉耳杯 徐州博物館 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的西漢玉耳杯 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 戰(zhàn)國晚期玉耳杯 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 戰(zhàn)國晚期玉耳杯 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藏 戰(zhàn)國晚期玉耳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