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癥之有陽陰也,于何辨之?亦辨之癥而已。非男脫為陽,而女脫為陰也。陽脫之癥,乃陽氣之衰,陽精不能與陰精相合,于是彼此相脫而身亡。而陽精與陰精又從何處以辨之?陽精者火也,陰精者水也,陰陽皆在于腎之中,無陽則陰不生,無陰則陽不化,合則生,而脫則死也。而陽脫之癥若何?其陽必翹然不倒,精盡而繼之以血者是也。陰脫之癥若何?精盡而止,其陽即痿,身寒而無氣者是也。治陽脫與治陰脫,雖皆不可離去人參、附子,而其中又不可不少有分別。治陽脫者,宜多用人參而少用附子;治陰脫者,宜多用附子而少用人參。吾今定二方,一治陽脫,一治陰脫?;蛞擅摪Y不可服補(bǔ)陰之劑,不知陰虛而脫,無陰固不能驟生,然而有參以生氣,又有附子一枚以為君,則純是大熱之藥,若不助之補(bǔ)陰之味,未免過于酷烈,此中實(shí)有妙用。倘附子不用至一枚,斷難用補(bǔ)陰之藥也。設(shè)若止用人參,而少用附子,則陰寒之氣逼人,又安能回之無何有之鄉(xiāng)哉。此陰脫陽脫之宜辨也。茍知陰陽之辨,見此等之癥,自然不至臨時忙亂,而枉人之性命也。 陽脫方 人參三兩 附子二錢 水煎服。 陰脫方 附子一個 人參一兩 熟地五錢 山茱萸五錢 麥冬五錢 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