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環。 ——杜牧《山石榴》 早在漢朝,張騫通使西域 將石榴從波斯引進 我國就開始栽培石榴 中國傳統文化視石榴為吉祥物 視它為多子多福的象征 每年9-10月正是吃石榴的好時候 石榴花開于仲夏時節 花紅似火,故有“榴月”之稱 而花瓣的層層堆簇褶皺又像極了美人裙裾 也就流傳出“芙蓉為帶石榴裙”的典故
火晶柿子、石榴、相棗,并稱為“臨潼三寶”。陜西臨潼區是中國栽培石榴最早的產區之一,這里的石榴也被稱作是“全國五大石榴之冠”,可見地位之高。這里的石榴有數十之多的食用品種,最有名的是“大紅甜”和“三白甜”。 “大紅甜”,又名“大葉天紅蛋”。皮薄果大,果面上著濃紅,籽粒肥大,飽滿多汁,核軟且鮮美,味濃甜而香。 “三白甜”因其花瓣、果皮、籽粒均為白色,故名“三白”,也被當地人稱作“冰糖石榴”。果皮較薄,果面光潔,果皮、果粒均呈黃白至乳白色,籽粒汁多而核軟,味甘甜。 據傳,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因腹部脹痛而久治不愈。在食用昭陵附近的石榴后,脹痛卻煙消云散。這石榴也就被欽定成唐朝貢品,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更是十分青睞,便也有了“御石榴”的美稱。 果實圓球形,極大,果面光潔皮厚,底色黃白,陽面濃紅色,籽粒飽滿碩大,晶瑩如玉,汁液多,味甜酸。 “喀什”是喀什噶爾的簡稱,意為“玉石般的地方”。張騫出使時帶回的石榴籽,最早便是在喀什生根發芽,種植歷史可謂最長,至少有1600年的歷史。喀什的石榴果皮鮮紅光潔,籽粒多且密,均勻透明,汁多味甜,有香氣。 石榴在維吾爾語中被稱為“阿娜爾”,維族姑娘們也多取名“阿娜爾罕(石榴姑娘)”或“阿娜爾古麗(石榴花)”,聽起來更是別樣動人。將水果為人名所用,可見石榴在當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蒙自,是我國盛產甜石榴最大的基地之一,是遠近聞名的“石榴之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甜石榴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早就了蒙自甜石榴皮薄、粒滿、核軟、汁多、味甜等優良品質。 “會理石榴” 原產地會理位于西南橫斷山脈東北部, 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區域內氣候屬國內中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區,日照時數多,蒸發旺盛;雨量集中,干濕季分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會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澤艷麗、粒大籽軟、味甜汁多的內在品質。 吃石榴挺麻煩的 這或許也是很多人 對石榴“敬而遠之”的原因 給大家安利一個 剝石榴大法 來源:新農聯傳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