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 體型小(比常見的麻雀小),嘴短而尖,呈錐形。跗趾強健。性活躍,食昆蟲,穿梭于樹從間,在樹上取食。通過胸部縱紋、翅斑、冠羽、臉斑及上體、下體顏色識別種類。 識別難點: 1. 體型小,難觀察; 2. 有的種有多種亞種,體色差異大; 3. 好多種的識別依據(jù)體色,受觀察條件的限制體色常判別不準。 識別方法: 1. 胸中部有無黑色縱紋; 2. 翼斑有無及翼斑多少; 3. 冠羽有無; 4. 臉斑的形狀及顏色 5. 上體、下體顏色。 胸中部無黑色縱紋下體白的山雀 沼澤山雀 體小(11.5厘米),頭頂及頦黑色,臉頰白。上體偏褐色或橄欖色,下體近白,兩脅皮黃,無翼斑或項紋。 與褐頭山雀易混,但通常無淺色翼紋而具閃輝黑色頂冠。 褐頭山雀 體小(11.5厘米),頭頂褐、頦黑,臉頰白。上體褐灰,下體顯皮黃,無翼斑或項紋。 與沼澤山雀易混,但一般具淺色翼紋,頂冠褐色且較大,頭顯比例較大。 煤山雀 體小(11厘米),頸背部有白斑。頭頂黑、喉及上胸黑,翼具兩道白色翼斑。有的亞種具尖狀的黑色冠羽。 與褐頭山雀、沼澤山雀易混,區(qū)別在有兩道翼斑,頸背有白斑及喉部黑色區(qū)塊大。 胸中部有黑色縱紋的山雀
西域山雀 體大(15厘米),頭黑,而具一半橢圓形頰塊但在頸環(huán)處中斷。有一道由喉至下體的黑色縱紋。背、翼灰色,有一道白翼斑。上背灰,腹部白略沾灰。 與大山雀的灰色亞種易混,但上體為較單純灰色,頭部頸側(cè)環(huán)中斷,且分布區(qū)不重疊。 大山雀 體大(14厘米),頭黑而具一半橢圓形頰塊。有一道由喉至下體的黑色縱紋。翼有一道白翼斑。上背偏綠或黃。腹部白、灰、沾綠或黃等。 中國6個亞種,區(qū)別在腹部及上背顏色。雄鳥胸、腹部縱紋寬,雌窄,幼鳥減為胸兜。 腹部黃色的亞種與綠背山雀易混,區(qū)別在翼上有一道白翼斑,且分布區(qū)不重疊。
綠背山雀 體略大(13厘米),頭黑而具一半橢圓形頰塊。有一道由喉至下體的黑色縱紋。翼有兩道白翼斑。上背綠色,腹部鮮黃。雄鳥胸、腹部縱紋長至臀,雌鳥短至下腹。 與黃腹大山雀亞種區(qū)別在翼上有兩道白翼斑,上背更綠。 冠羽顯著的山雀 黃頰山雀 體大(14厘米),黑色冠羽顯著,頸側(cè)黃,臉黃,貫眼紋自眼部向后延接黑色頸部。喉至下體有黑色縱紋。上體黑、背有白色點狀縱紋,翼有兩道白點狀翼斑。雌鳥體背較綠,喉灰、下體黃,無黑色縱紋。 臺灣黃山雀 體小(13厘米),黑色冠羽長,頸側(cè)白。下體自眼先至下體檸檬黃色。上體灰綠,大覆羽灰但無明顯翼斑。雄:臀有黑斑。雌:無臀斑。幼:色淺,下體偏白。 冕雀 體極大(20厘米),具蓬松的黃色長型冠羽。頭部黑色、下體黃,上體黑、翅黑。雌鳥頭部色淡為深橄欖色,上體沾橄欖色,翅黑。 黑冠山雀 體小(12厘米),黑色羽冠常豎起,頸側(cè)白。頭黑,臉具白頰塊,上體、下體灰,無翼斑,臀棕色。 灰藍山雀 體小(13厘米),嘴短,頭白沾灰,具藍灰領環(huán)并與貫眼紋相連。下體白,上體藍灰,翅藍具白色粗翼斑。腹部有黑塊。 攀雀類:體型纖小,嘴尖細,常具明顯眼罩。 白冠攀雀 雄:額及臉罩黑色,頂冠白,無明顯眉紋。下體褐灰,背棕栗色。 雌:整體較灰,臉罩褐灰,頂冠灰色。 幼:體羽較單一的黃褐色,具略深色的臉罩。 與中華攀雀易混,區(qū)別是下體色較淺,頂冠白,無明顯眉紋。 中華攀雀 雄:黑色黑罩延到額基。頂冠灰,有白色眉紋、頰部白且色重。下體棕色,背棕褐色。 雌:色暗,臉罩深褐色,眉紋不明顯。 幼:整體色棕,臉罩及眉紋不明顯。 與白冠攀雀易混,區(qū)別是頂冠灰,有白色眉紋、頰部白且色重,下體棕色。 長尾山雀類:嘴細短而尾長。 銀喉[長尾]山雀 體長(16厘米),嘴細小而黑,頭圓,尾長黑而外側(cè)白。 指名亞種:頭及下體白,頸側(cè)及上背黑,臀棕紅,幼鳥頭側(cè)黑色。 長江流域亞種:具寬的黑眉紋,白色頂冠紋,眼先棕、額基白,喉沾污。上體灰褐,幼鳥下體色淺,胸棕色。 東部亞種:似長江流域亞種但色淡。 銀臉[長尾]山雀 體小(12厘米),頭部灰褐,眼周灰白而臉銀灰,具白色頸環(huán)及寬棕褐胸帶。幼鳥色淺,額及頂冠紋白色。 雜色山雀 體小(12厘米),嘴粗圓,體色明顯。額、眼先棕黃,頰斑淺棕。頭頂黑、具細頂冠紋。喉黑,下體棕紅。后頸棕,背灰。 灰藍山雀 體小(13厘米),嘴短,頭白沾灰,具藍灰領環(huán)并與貫眼紋相連。下體白,上體藍灰,翅藍具白色粗翼斑。腹部有黑塊。 體甚小顯怪異,外形似啄花鳥的山雀 黃眉林雀 體甚小(10厘米),外形似柳鶯或啄花鳥。體羽大致橄欖色,羽冠短,狹窄的黃色眼圈,淺黃色短眉紋,示警時或興奮時冠羽聳立、淺色眉紋顯出;腿甚顯粗壯。具淡色羽緣,形成翼帶。腰與上體顏色一致,沒有明顯腰色。 與火冠雀易混,區(qū)別在具冠羽而腰部無淺色反差。 火冠雀 體甚小(10厘米),尾甚短與翅等長,顯怪異,外形似啄花鳥。上體大致橄欖色,額、喉棕紅,眉紋及臉部鮮黃,喉、胸鮮黃,腹下淡白沾灰。腰黃色。雌鳥鮮黃色被暗黃橄欖色代替,下體灰。幼鳥下體白。 與黃眉林雀易混,區(qū)別在無冠羽,腰部黃色,頭部、頸側(cè)色較重(不是灰色)。 黑冠山雀 體小(12厘米),羽冠黑,頸側(cè)有白斑。頭黑,具白色大頰斑。上體、下體均為灰色,無翼斑。臀棕色。不同時期有的下體為灰白色。 與煤山雀易混,區(qū)別在無翼斑,下體色灰。 上體褐、下體棕紅的山雀 白眉山雀 體小(13厘米),頭頂黑,眉紋白、顯著。耳羽紅褐,頸背灰,喉黑。上體褐、下體棕紅。 與紅腹山雀易混,區(qū)別在無白色臉頰。 紅腹山雀 體小(13厘米),頭黑,具白色大頰斑。上體褐、下體棕紅。 黃腹山雀 體小(10厘米),嘴甚短顯圓、尾短。上體藍灰,翅綠、具兩道點狀翼斑,下體黃色。 雄:頭黑,具大塊白頰斑,后頸有細斑。 雌:頭部灰色,喉白,與頰斑之間有灰色的下頰紋,下體黃色較淡。 有的會有短小眉紋。 紅頭[長尾]山雀 體小(10厘米),嘴短圓。頭頂及頸背棕色,過眼紋寬而黑,頦及喉白且具黑色圓形胸兜,下體白而胸、脅栗色。 不同亞種下體色有差異。 黑眉[長尾]山雀 體型纖小(11厘米),頂冠紋白,眉黑粗延至后頸。耳羽褐棕,喉部沾污黑,白色頰紋與頸環(huán)相連。下體白但胸、脅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