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氣息 氣息要在放松的前題下才能調整好的。身體要放松,喉部尤其要放松。 喉嚨要打開,否則聲音窩在裏面出不來。不論什么唱法,聲音都是從喉嚨出來的。發聲應該是用喉頭裏面的肌肉,喉頭外面的肌肉越放松越好,這樣喉嚨才能打開,氣息才能流通,聲音才能出來。 肌肉緊張的原因有很多,如---不熟悉演唱作品,未打開喉頭,沒運用好共鳴,沒正確的咬字與吐字等,以下為解決如上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1、一定要充分理解橫隔膜的呼吸法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打開造成不穩定,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下巴往前頂出。唱歌時,下巴的位置應該是自然的垂落,人為的往前或往后移都是不好的。試試往上仰著頭張開嘴,感覺下巴自然垂下來,維持這個位置把頭立正,這時的下巴位置是正確的。 7、打開牙關,初學時以為張大了口就是打開喉嚨,其實不然。唱歌要打開的是發聲部后位,而不是前端,要打開喉嚨,先要打開牙關,不然聲音只會悶在喉嚨處。練習打開牙關,可以把筷子橫放在牙關處,用最內的牙咬住。記住這種感覺,唱歌時維持這個狀態。 8、唱時下巴用力。下巴和喉部是連著的。如果下巴用力了,喉嚨也會跟著用力,聲音就緊起來了。可以試試把下巴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抬上腭來張大口。唱歌時也這樣唱,抬上腭,下巴不要用力,自然下垂。 9、舌頭往上頂或往後縮。喉嚨的關閉源于吞咽類的動作。吞咽動作是因舌頭引發的。如果舌頭往上頂,就會引起吞咽肌肉收縮,喉頭就會上提。如果吞頭往后縮,就會打喉嚨塞住。所以唱歌時舌頭應該是放松和放平的。解決辦法是把舌頭伸出來,用手指夾住,使它不能往上或往后移,然后用ae音來唱音階,或做拉警報練習。然后記住這舌頭打平的狀態,用於唱歌上。另外還看過一種辦法,但沒試過,是女高音Renee Fleming書中寫的,把一滴蜂蜜滴在舌頭近舌根處,然后用ae 來唱音階。如果舌頭往上或往后,蜂蜜就會跌進喉裏。為了不使這情況發生,歌者就會很小心不亂動舌頭了。 所以,正確的發聲狀態只有一種,但能出問題的地方就多不勝數。喉頭可說是發聲系統的瓶頸,很容易牽一髪動全身的。如果喉嚨夠松,就不必想氣息位置什么的,肌肉自然就放松,唱一整天都不累,但如果喉嚨一緊,氣息位置怎么都不順,唱不了一會,喉嚨馬上就不舒服。當然,這不是說氣息和位置不重要,這些都是基本的。 還有幾點,如唱歌需要狀態平衡,而喉部的放松是維持這平衡的重要一環,這需要: 1、熟悉演唱作品 在歌唱前要做好對作品、作品風格以及情感表現的認知和把握,如果沒有做好對作品的熟悉,勢必會造成心中無數、思維混亂或怯場恐慌; 2、掌握良好的歌唱發聲技巧 保持氣息深沉、胸部穩定、喉嚨放松的吸氣狀態來發聲。發聲前要做好演唱情緒、呼吸調控、音色共鳴的心理暗示和思想準備。歌唱時要積極而冷靜地進行,要興奮積極也要冷靜理智,要細致體會音樂情感和語言風格。 3、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 建立自信,不要擔心太多、顧慮太多,才能聲情并茂的放松地唱歌。增強舞臺體驗、增強自信,在學習鍛煉中逐步就會形成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演唱心理。 |
|
來自: dushikuaile > 《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