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編本新教材已經在全國開始起用。這包括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三科。 與以往的語文教材相比,部編本新教材有了許多變化。 在九哥看來,其主要變化體現如下: 一是主要采用了“雙線”編排單元的方式。即,一方面仍像老教材一樣以主題的方式編排單元,另一方面,注重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在單元中的滲透。也就是說,部編體新教材,確實在教材的編寫中既重視了語文的人文性,又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 二是部編本新教材注意“三位一體”的閱讀方法。即將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再加上“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編者要真正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從“教讀”到“自讀”,從課內到課外。 相信,為了使大家更好地利用部編本新教材,各級各類教研部門也做了不少的培訓工作。大家對部編新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九哥作為一個部編本教材的先使用者,主要想從自己的教學體會中,談談自己對部編本新教材的一些認識。 九哥以為,要使用好部編本新教材,要有以下意識: NO1,分解意識。何為“分解意識”? 分解意識是指,在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根據本單元文本的不同特點,將單元教學目標合理地分解、分配下去,從而使本單元的每篇文本在教學時都能從不同層面來實現單元教學目標。 這樣教學的好處是:單元教學目標集中,每篇文本都圍繞單元目標進行教學,避免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散亂、無序。同時,在單篇文本的處理上,也從“教課文”變成了“教語文”,有大局觀念。 舉個例子。 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四篇課文的編排為例。
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分解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 九哥是這樣做的—— 關于想象文本中描繪的情景:
關于重音和停連:
關于揣摩和品味語言:
這樣一劃分,既保證了單元教學目標能順利落實,又保證了不同課文在教學時有著不同的側重和層級。教學中不僅考慮的是單篇課文的事,更是整個單元的目標落實情況,教的不再僅僅是課文,而是語文。 NO2,比較意識。比較意識是指,對于同一單元中同一體裁的文本,教者要善于比較不同文本的不同特質。從而,既保證了單元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又能照顧到不同文本的不同個性,使教學呈現月印千川,其美不一的特點。 其實,要很好地落實單元教學目標,本身就需要對同一單元中不同的文本進行比較,在理解不同文本特質的基礎上,根據文本自身的特點來有效落實單元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比較意識與分解意識是緊密相連的。 同時,在比較中也能看到不同文本的不同個性,從而使教學各有側重,各有不同。 八上第二單元共有四篇文本:《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以及《美麗的顏色》。 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就要先對單元內部的四篇文本進行比較。
有了上面的比較,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將各個文本的特色挖掘出來,給學生展現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種不同寫法和思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會到寫人類文本“月印千川”的大美形象。 另外,在本單元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單元內的四篇文本進行比較,在比較中使學生更加鮮明地感受到不同文本的不同藝術特色。 畢竟,比較是使特色鮮明起來的主要方法。 NO3,歸納意識。歸納意識是相對于比較意識而言的。 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對同一單元中的不同文本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明確不同文本的不同特質。另一方面,面對同一單元同一體裁,或相近體裁的不同文本,我們也要善于歸納,在歸納中發現這一類文本的共同之處,從而使學生對這一類文本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NO4,拓展意識。拓展意識,主要是針對語文新教材構建從課內到課外“三位一體”的閱讀思路而言的。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