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是人的根本,中醫一直有“氣血不足百病生”的說法。人體的衰老也是肝腎、氣血漸衰的原因,所以說氣血不足嚴重的影響了健康。但是如果單純的補益調理只是治標不治本,那該怎么辦呢?人體有個被稱為“氣血化生之源”的脾胃,調理好脾胃能從根本解決氣血不足的癥狀。如果只補益氣血而不補脾,那么等于漏桶打水。 ![]() 氣血不足怎么辦 脾胃除了“氣血化生之源”的美稱之外,脾還被稱為“后天之本”;胃稱為“水谷氣血之海”。另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可見脾胃對人體健康和氣血的重要性。 既然脾胃、氣血如此重要,那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血不足呢? 有兩個辦法,第一點有點廢話了,那就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第二點就是自己根據身體的癥狀表現自測。 ![]() 氣血不足少氣懶言 自測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氣血不足分三種情況,一是偏重氣虛;二是偏重血虛;三是氣血兩虛。 偏重于氣虛的主要辯證要點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癥狀加重,或有氣短、頭暈目眩、自汗等兼癥; 偏重于血虛的主要辨證要點:面色偏白或者萎黃,眼瞼、口唇、指甲色淡,或有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健忘、手足麻木、婦女經期色淡; ![]() 脾胃虛弱是氣血不足的根本 氣血兩虛兩種癥狀都有或一個相對更明顯。 這三種氣血不足的情況無論是哪種,都可以從調理脾胃來補益氣血。 而補益脾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中藥藥膳、養生的各種粥類、艾灸都可以調理補益脾胃,具體方法要根據癥狀的不同而選擇。 ![]() 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 脾胃被稱為“氣血化生之源”,可以從根本調理氣血不足的狀況,但相對比較緩慢,需要長期的調理。調理好脾胃既可以氣血充足,還能預防疾病延緩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