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侵略者成了秋后的螞蚱,中國軍民開始發動反攻。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軍1師渡江南下,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 1944年12月29日,經過充分的調研和準備后,粟裕師長率所部3個團開始行動。 1945年1月上旬,粟裕師長到達浙江湖州的長興一帶,與在該地活動的新四軍第16旅會合。 新四軍16旅是于1941年4月28日新四軍第6師成立時在宜興閘口成立的,羅忠毅任旅長,廖海濤任政委。 16旅將士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艱苦奮斗,把以太華山中心的地帶建設成了穩固的根據地,時有“紅色太華山,蘇南小延安”的美譽。 1945年1月13日,黨中央指示,成立了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同志,政治委員譚震林同志。下轄3個縱隊。 第1縱隊:活動地域莫干山,杭州,嘉興,湖州地區。 第2縱隊:活動地域四明山,會稽山區。 第3縱隊:湖州以西的泗安和安徽的廣德地區。 當時駐扎在這一帶的鬼子,是內田孝行的第70師團,這是小鬼子的一個丙種守備師團,下轄兩個旅團,主力只有8個獨立步兵大隊。 內田孝行曾派出鬼子偽軍前來攻我蘇浙軍區,但在我英勇善戰的將士的反擊下,被打得大敗,不敢輕易出來找不自在了。 看到我新四軍這么生猛,這一地區的另一勢力,國民黨反動派不淡定了。 1945年2月,那個姓顧的第三戰區司令官派出了陶柳的第20軍和那神馬的“忠義救國軍”一部共5個團來搞事兒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蘇浙軍區堅決貫徹偉大領袖的英明指示,派出第1縱隊和第3縱隊接招,從1945年2月14日開始,至18日,大戰五天,將來惹事兒的陶柳組合干得一敗涂地,不但損兵折將,連孝豐城和天目山以北地區都成了咱們的勝利果實。 敢惹事兒者,就必須要有付出代價的覺悟! 這就是第一次天目山反頑戰。 姓顧的不服氣,陶柳不行,另換了一員大將,此人乃第28軍的張乃鑫。 張乃鑫所部第52師很牛掰滴,當時號稱“千里駒”,以前可是敢跟日本人掐硬仗的存在。這一回,由他們為主,再配合那“忠義救國軍”的部隊,一共12個團,兵力比第一次可是翻了翻喲。 1945年3月1日,張乃鑫開始進攻孝豐,蘇浙軍區同樣派出第1、第3縱隊,從3月6日開始反擊,這一回合一共打了20多天,至3月27日,打退了張乃鑫所部的進攻。這一次,姓顧不但沒搶回孝豐,連天目山的東西兩翼、臨安城甚至蘇浙皖邊的10個縣也丟出去了,這真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是第二次天目山反頑戰。 姓顧的服了木有?肯定不服氣呀,就算他服,重慶的那顆光頭也不準他服。 于是,從1945年5月下旬開始,他叒出手了!這一回,他兵分三路,派出更大的boss:第25集團軍司令官李覺前出指揮,兵力也多了n倍,有十多個師共約45個團來進攻,其中以張乃鑫的第52師,段霖茂的第79師,戴傳新的第146師為主力,分別從於潛、臨安和寧國三個方向進攻。 然并卵,這時的蘇浙軍區已得到了加強,中央發現了頑軍的不良企圖,派新四師1師副師長葉飛將軍率教導旅南下,于4月到達,被編為第4縱隊。 面對強勢的頑軍,蘇浙軍區不急不躁,采取看一路,拖一路打一路的策略,于6月19日開始反擊,先打其左路,把手下敗將敵52師為主力的這一伙干趴下。然后迅速移右邊,圍攻頑軍的右路軍,以1縱和4縱一部先斷頑軍后路,以3縱右翼迂回,然后以4縱主力正面突擊,一連串眼花繚的戰術把頑軍的右路軍繞得頭暈,最后在孝豐以東白水灣被痛毆一場,頑軍大部被消滅,只有少數逃跑。 中路頑軍一看,這勢頭似乎很不妙,此時我軍挾得勝之威,從兩路鉗形攻來,中路頑軍不敢應戰了,慌忙逃跑,被我軍追著屁股打得丟盔棄甲。 這就是第三次天目山反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