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園林綠地進行養護管理的水平直接關系著園林景觀的作用與效果,隨著人們對園林景觀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園林綠地精細化養護是園林綠地管養的必然要求。園林綠地精細化養護,“精”是精益求精,抓住綠地管養中的關鍵環節;“細”是不忽視細節,是綠地管養標準的具體量化;“化”是綠地管養的一種規范的流程,能普遍推廣。作為鹽堿地綠地的養護更需要精細化,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在鹽堿地綠地精細化養護方面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 1.人員制度管理 綠地管養實行養護項目管理制,配備項目負責人、巡察員、養護技術員、專業修剪工、植保工等人員。要制定《養護項目養護人員管理制度》,約定本項目人員的崗位職責,制定人員的工作程序,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最大限度提高人員的積極性。巡察員是落實制度的關鍵人員,其只對單位負責人負責,監督制度計劃執行情況,反饋執行后的效果,有效提高養護精細化的開展。 2.養護標準規范制定 精細養護需要標準和規范來指導,同時通過養護實踐來完善這些標準和規范。制定《養護項目養管質量標準》,從綠地景觀、病蟲控制、園容衛生、設施管護、基礎管理等方面明確標準,是精細養護的方向,也是實行精細養護的結果。為更好的指導精細養護制定一系列規范規程。制定《養護項目養護管理技術規程》,包括喬灌木養護管理、露地花卉及水生植物養護管理、草坪養護管理、返堿地塊養護管理、園林病蟲害防控等內容。指出項目中不同園林植物的養管關鍵技術和新技術措施,為規范精細管養提供技術理論依據,同時由養護技術員將學習到或實踐得到的新技術每年進行增加。制定《養護項目養護管理月歷》,從綠地養管、病蟲防控、設施管護、園容管理等方面明確每月的管養內容,有效提高計劃性,考慮到每年氣候的差異性,有些具體的養護措施通過實踐以氣溫變化作為時間節點進行開展,通過實踐由養護技術員每年進行補充。制定《養護項目病蟲害防治月歷》,從病蟲種類、危害植物、病蟲情調查、防治措施等方面根據往年經驗總結每月的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辦法,使病蟲害的防治更有預見性。由于每年氣候變化,病蟲害的防治要因時制宜,根據每年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由養護技術員每年進行修定。制定《養護項目修剪方案》,從養護項目園林植物修剪的標準、樹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修剪的要點、工作順序及時間表等方面明確項目園林植物修剪的標準、方法及步驟,使修剪有的放矢,減少失誤。修剪因時因立地及樹體狀況不同修剪反應不同,養護技術員根據每年植物的修剪反應對修剪方案進行修定。制定《養護項目草坪養護方案》,從澆排水、施肥、病蟲害防治、除雜草、梳草及打孔、修剪、補植等方面詳細說明草坪養護的具體技術操作措施。使草坪養護真正做到精細化,草坪的養護在綠地養護中是最難的,也是投入最大的。草坪的精細化養護也是綠地精細化養護的最好體現。 二、具體精細化養護措施 1.土壤管理 土壤是綠地植物生長的介質,是整個綠地系統的基礎。在鹽堿地上通常通過客土來改良土壤,由于容量有限,土壤的優劣直接關系園林植物的生長狀況。衡量客土是否合格最主要的兩個因子為含鹽量和酸堿度。養護項目每年春季、秋季按50m*50m網格交點處提取土壤樣本測定含鹽量,在排除施肥等因素干擾情況下,若出現含鹽量大于2.5‰,則加密取樣劃定返鹽區域,通過使用淋溶劑大水洗鹽增施有機肥的方式進行改良。同時在生長季每月檢查一次排檢設施并保證其暢通,并從盲管排堿觀察井提取水樣進行含鹽分析,同時觀測地下水位變化。若水位高于排堿觀察井排水管上段要及時進行強排。在排除施肥等因素干擾情況下,排堿觀察井水樣若出現含鹽量大于2.5‰,則要進行全園大水洗鹽。對于土壤酸堿度的監控只針對養護項目中玉蘭、銀杏、造型松等喜酸植物周圍的土壤,生長季每兩個月對每株喜酸植物冠下土壤進行檢測,出現PH值大于7.5的用木烯夜等酸性改良劑進行改良。 2.水分管理 園林植物的正常發育取決于植物體內水分代謝水平的平衡,影響植物生存質量的代謝障礙主要緣于土壤水分的矢量(過多或過少)。植物的一切活動都與水有著密切聯系,水少沒命,水多長病。作為鹽堿地上的綠化,水分管理更為重要。養護項目要采用噴灌和漫灌相結合的方式,漫灌只在封凍、返青和出現返鹽情況下進行,平時以噴灌為主。灌水時間為夏季在早上、傍晚,春秋初冬在中午。澆水根據氣候變化、土壤墑情和植物生活習性等情況,適時適量澆水。澆水前一般采用取根系集中分布區的土壤檢測土壤含水量,取得土壤手攥成團則不用澆水,反之則澆水。澆水浸潤深度,喬木應不低于45cm,灌木綠籬應不低于30cm,草坪應不低于15cm。汛期及時排澇,像銀杏、玉蘭等忌澇植物在12小時內排除積水,其他植物的積水在24小時內排除。 3.營養管理(施肥) 施肥根據植物品種習性、生長發育狀況、規格大小、肥料性狀、土壤質地及土壤肥力狀況,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向園林植物輸送營養促進植物生長速度,枝葉茂盛,花繁果盛,健康生長,延長壽命。同時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狀。養護項目營養管理是以健壯株根系集中區土壤中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作為基本標準,通過化驗土壤來指導施肥。施肥種類為有機肥和無機肥,比例為6:4。有機肥在休眠季使用,無機肥在生長季使用。早春秋末施氮肥為主,由于本地區土壤堿性較大,施酸性肥料硫銨為主,草坪采用撒施,其他采用溝施。植物花期施磷肥為主,由于磷肥不易移動,采取根系集中區土壤鉆孔施肥。在植物木質硬化期施用鉀肥。施肥掌握多次少施的原則,同時施肥后結合灌水。 4.中耕除草管理 中耕可疏松表土切斷表層與底層毛細管的聯系減少水分蒸發起保墑作用,同時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根系活性,提高土壤溫度加速有機質分解和轉化從而提高土壤的綜合營養水平。除草可消除雜草對水、肥、氣、熱、光的競爭,減少病蟲害。現在為追求綠地效果往往將草坪地被或綠籬種到喬灌木植物根莖處,無法進行中耕,使根系呼吸、吸水吸肥能力變弱,使植物體變弱。養護項目的做法是地徑小于10cm的,從根莖往展1米進行切邊,1米范圍內的植物起除并下挖3-5cm,地徑小于10cm的,從根莖往展1.3米,其他措施一樣同時用隔離板進行隔離。對于片植的灌木以冠緣線進行切邊,線以內草坪地被起除。中耕每年進行3-5次,中耕深度,樹木5-10cm,小灌木、草本3-5cm,注意掌握靠近干基宜淺,遠離干基宜深。 5.植物形態管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調節樹勢,平衡樹木生長以及樹木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系,創造和保持合理的樹冠結構,形成優美的樹姿,恢復樹木生機,協調樹木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矛盾,使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和諧共存、相得益彰。對于多年放任生長的,進行的是補救性整形修剪。由于鹽堿地客土體量較小,喬木生長較慢灌木生長過快,形成了“大樹不大,小樹不小”的現象,喬木與灌木的層次性不明顯,因此通過整形修剪促喬木擬灌木,形成合理植物群體層次。修剪的時間一般在休眠季,通過“截、疏、傷、變、放”五種基本手法,采用“一知、二看、三剪、四查、五處理、六保護”的程序進行整形修剪。對綠籬的修剪應頂面和側面兼顧,從籬體橫斷而看應為梯形,下夾角為80-85度為宜。草坪生長季在遵循“減去量1/3原則”的情況下修剪,高度春秋季控制在10mm-12mm;夏季12mm-15mm。修剪下的園林垃圾經破碎后,較小顆粒的經發酵成有機肥用于綠地施肥,較大顆粒的進行樹盤覆蓋,實現綠地的生態循環。 6.有害生物防控管理(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為方針。做到有效、安全、經濟實用。綠地病蟲害防治采用集中預防和平時病蟲害發生達到防治標準適時進行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防治進行兩次,一次是休眠季全園噴灑波美3-5度石硫合劑一遍,起到殺菌殺蟲卵的作用。第二次是在麥收前3周,每周噴一遍光譜性殺菌劑,特別是灌木和草坪,避免病害在雨季大面積傳播。平時制定防治標準,害蟲類:食葉害蟲的有蟲株率大于1%/百株;蛀桿、蛀枝害蟲的有蟲株率大于1%/百株;刺吸害蟲的有蟲株率大于5%/百株;地下害蟲密度大于1頭/平米。病害類:葉部病害的病葉率大于5%/百片葉;枝干病害的病株率大于2%/百株;寄生性植物病害的受害株率大于1%/百株。當病蟲害達到防治標準,根據具體病蟲害的不同特征選擇專一性的藥劑進行防治。 7.園林樹木復壯管理 由于園林樹木個體差異、立地條件以及養護原因,常常出現衰弱情況。綠地養護中通過目測和生長量相結合的方式定義衰弱樹木,目測指標就是感官上比同種樹木明顯弱勢,生長量指標為樹木地徑、枝的生長量等指標是健壯同種樹木的60%以下。對衰弱樹木進行標記建檔。樹木變弱往往因為土壤通透性不好樹木所需水、肥、氣均不能從這樣土壤中得到滿足,從而使樹木的生長不良。復壯的方式是在樹木樹冠投影內均勻埋置植物營養存儲裝置3-4個,可根據樹木的不同特性進行向裝置內澆水、施肥等,有效改善樹木的根系環境,使樹木復壯。 8. 建設小型引種園 為提升養護項目的植物多樣性,真正做到適地適樹,可建設小型引種園。特別是花鏡材料的引種,可建設大量的花鏡,提升綠地的觀賞性。 三、結語 園林綠地的精細化養護需要大的資金投入,更需要綠地養護者不斷創新管理制度和養護技術,形成一套較完善的精細化綠地養護的模式,為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近幾年綠地養護的摸索,精細化綠地養護的模式基本成型,下一步將在本地區養護綠地進行推廣,使綠地景觀更美,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 |
|
來自: 新用戶9680684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