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寒和濕熱同時存在的體質該如何祛濕? 對于體內同時存在濕寒和濕熱的人,中醫上稱之為“寒熱夾雜”,不但有熱性體質的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還可能有寒性體質的肢冷,背涼。 在中醫里,濕為陰邪,當濕氣侵入身體,或者在我們體內產生時,會留滯在臟腑經絡之間,阻礙氣機的流通。這個時候身體就會開始調動正氣與濕氣這個陰邪做出抗爭,就好像免疫力和病毒的關系一樣。但不同的部位之間,正氣和邪氣的多少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正氣>邪氣。正氣和邪氣會互相抵抗,這個部位就會出現明顯的排異反應,比如臉上出油、長痘、打嗝等情況,中醫把這些都稱為熱性癥狀。 第二種情況:邪氣>正氣。正氣因為無力抵抗,因此邪氣可以長期滯留在這個部位。表現出手腳冰涼,容易疲勞,經常腹瀉等情況,中醫把這些稱之為寒性癥狀,是功能變得低弱的表現。 因為正氣和邪氣的抗爭,總是會有一個多一個少,一方戰勝另一方。所以身體上、中、下三焦,一個部位只會出現一種癥狀,不是熱性就是寒性。但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會出現上焦濕熱,下焦濕寒的情況。 寒熱交雜體質的表現:肥-肥胖,痰濕;郁-氣悶,抑郁;增-增生,血瘀。 增生型寒熱交雜體質:體內血的流動發生變化,血瘀。 寒熱交雜體質的調理方法: 1.肥(痰濕):宜清淡為主,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海帶,冬瓜,薏米,白果;少食甜膩,肥甘的食物,少飲飲料,酒類。肥胖型寒熱交雜體質,可多食陳皮化痰濕,熱性痰濕者可多食冬瓜化水濕。上半身肥胖者可多食桂圓,白果補心肺。下半身肥胖者可多食薏米利水。 2.郁(氣郁):多吃黃花菜,海帶,開心果,蘿卜,洋蔥,玫瑰花,柴胡,陳皮等行氣解郁的食物。少吃收斂,如烏梅,檸檬。如有失眠,睡前不宜飲茶。 3.增(血瘀):多食山楂,醋,玫瑰花,桃仁,黑豆,當歸等活血,行氣,化淤的食品。少食肥甘厚膩的食品。 4.腫-水腫:肌-肌肉過緊或者過松;淡-面色黯淡。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則是糖尿病亞健康的征兆。健脾適合吃平和的食物,比如茯苓,山藥,薏米粥等。 #廣州身邊事# #潤博醫院# #中醫# |
|
來自: 天宜xz4gehf39j > 《健脾祛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