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廟里有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 小和尚問老和尚:“您年輕的時候都在做什么呀?” 老和尚說:“砍柴、燒水、做飯”; 小和尚又問:“那您現(xiàn)在開悟了,又在做什么呀?” 老和尚回答:“砍柴、燒水、做飯”; 小和尚很失望:“看來您活了一輩子也沒什么進步??!” 老和尚笑著說:“進步還是有的,年輕時,我砍柴的時候想著燒水,燒水的時候想著做飯,做飯的時候想著砍柴;現(xiàn)在我砍柴時就想砍柴,燒水時就想燒水,做飯時就想做飯?!?br> 曾國藩有一個處理這類問題的心法,叫做“未來不迎,當(dāng)下不亂,過往不戀”。 對于未來事情,不要迎上去解決,只專心做好眼前的事,事情一旦過去,就再也不要去惋惜、后悔、或者留戀它。 也就是說,只要你每次都把當(dāng)下發(fā)生的事情處理好了,未來的結(jié)局在大概率上就是好的,很多潛在的矛盾會在你不斷往前走的過程中逐一化解掉。 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有的人會在失敗之后繼續(xù)沉淪,好像永遠(yuǎn)都無法咸魚翻身,而有的人卻能在挫折中觸底反彈,一騎絕塵。之間的差別往往就在于此。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外在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觀存在,而是有生命、有靈魂的。你怎樣對待它,它就怎樣對待你,什么樣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當(dāng)你認(rèn)為周圍開滿了鮮花,你就生活在花園;當(dāng)你感到身邊全是無情和冷漠,你的世界就被沙漠所吞噬;當(dāng)你總是堤防別人會欺騙、陷害你的時候,你就會吸引更多充滿惡意的人;當(dāng)你用善意的眼光、樂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時候,地獄也能變成天堂。 用朱莉亞·格拉絲在《三個六月》中的話說就是:“我們最后到達的地方,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倍覀兊耐庠诃h(huán)境,也不過是自己在內(nèi)心世界中所投射出的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