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旅,申根國家差不多都逛完了,我們來到了梵蒂岡。這個在意大利的懷抱中的國中之國小到什么程度?你無法想象,它只有兩個北京鳥巢體育場這么大,零點四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個都不到,其中女性人口一成多一點。我們來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教堂,這個焚蒂岡也就是圣彼得大教堂搏人眼球。早年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 至333,在圣彼得墓地上建造了這所“彼得大教堂”。1503 年至1626 年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都曾親自參與設計制作改建工程。教堂高45.4米、長211 米,最多可容納6萬人同時祈禱。我坐在寧靜的大廳內,莊嚴、肅穆,一種神圣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對四周的壁畫產生濃厚興趣,米開朗基羅23歲的作品《彼得》隔著遠遠的玻璃,但我同樣能體驗到他創作時的激情和靈感。教堂中央的圓頂也是米開朗基羅設計,扭曲的粗圓柱似的獨特形狀引人關注。我們來到了鎮殿三寶前駐足,這是米開朗基羅24歲時的作品《圣母哀痛》,圣母懷抱著死去兒子時的悲痛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在作品中刻畫的淋漓盡致,入目三分。 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在它前方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旭日東升,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圣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所設計,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和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其它的壁畫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教堂廊檐的上方有11尊雕像,正中是耶穌基督,兩側各有一座鐘,左邊是羅馬時間,右邊是格林威致時間。大殿的下面有五扇門,游客平時只能入中門,運氣好的游客,遇上25 年才有的一次圣誕之夜,可以從右邊的圣門入大殿,寓意為走入天堂。余下的三座門分別是圣事門、善惡門、死門,通過中門進入可容納六萬人的圣伯多教堂內部,屋頂和四璧都飾有以“圣經”為題材的繪畫 ,真是一座藝術寶庫。 教堂的左邊有皇家衛隊守護,這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這個衛隊人高馬隊各各都是瑞士人,他們身穿紅藍黃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飾,手握長戟,八面威風。為什么教堂選擇唯一的瑞士人來守護呢?原來這里還有一個典故——在16世紀初,當時的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羅馬帝國的侵襲,為了保護教皇,一百多位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門前,克萊芒教皇異常感動,決定從今往后世世代代雇傭瑞士人作衛兵守護教堂。 走出教堂,思緒飛揚,落日的余暉,灑在圣彼德廣場上。環廣場的環型建筑物上,雕刻著圣彼德教堂的歷代教皇們,他們凝視著圣彼徳教堂的大門,瀏覽著教堂的前世今生和風起云涌,偶爾蒼穹下飛過的雄鷹,似乎也在輕聲吟唱。 人類文明是一個平衡的進程,欲望過多,就需要有節制的平衡。提倡樸素,安靜的內省,它要賦予生命中另外一種價值,向世人昭示內斂謙遜的樸素信仰的力量。這才是人們靈魂的歸宿寄托,也是全球觀光客們探索羅馬文明的終極之地。 |
|